竞争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的过程。这种角逐也是一种博弈,是经济主体在市场物质过剩时代,为了获得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青睐,为了摆脱同为提供该层面产品的其他经济体的直接争夺,而做出种种不同的举动,来争取市场。这种竞争有两种,一种是经济主体(企业)在竞争中,通过不断深挖企业的潜力,通过产品、营销、管理、服务的升级,来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综合实力得到加强。这种良性的博弈,改变得不仅是企业本身,也会在市场上进一步去引导消费者,从而共同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另一种是“伤人一千,自损五百”的做法。
从最初级低层次的手段做起,那就是拉低价格,以价格战的模式,去拉垮对手。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因为,中国的消费习性决定的,便宜的东西,往往能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也会直接刺激消费潜能。而从长远来看,这种两败俱伤的做法,往往把同为竞争层面的经济主体损伤,因为在市场运作中,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终极追求的目标。拼价格战拉低企业的利润,没有利润用什么去支撑经济主体(企业)的发展。所以,竞争良性与否,也决定着整个市场的走向。
作为传统产业的内衣,竞争一直都很激烈。当然,在计划经济时代,服装类产业还是走过一段幸福的日子,在物质紧缺年代,只要有产品,就不愁没有销路,所以,当初的服装企业日子过得还是蛮舒服的。但作为内衣,就没有享受到这种快乐时光。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来的内衣产业,在其走向于市场时,就面临着竞争,只是当时的竞争层面,还仅停留价格上的。同样的产品,在同样无品牌的时代,谁的价格低谁的销量就好,所以,在初级竞争层面,只是价格的竞争。
当企业在价格战的泥淖越陷越深时,才感到这样的竞争,只是使企业陷入步履为艰的发展阶段。于是,伴随着国外知名内衣品牌的进入,给整个内衣行业带来一种新思路,那就是,为更好地去规避价格战,只有提升品牌,以品牌的提升,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学习与借鉴中,中国内衣企业知道了什么叫品牌,依葫芦画瓢地跟着市场走。特别是随着南海盐步二线品牌的崛起,给整个内衣市场一种触动。在强化产品、规范市场之后,一件小小的内衣,也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品牌的意识,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在整个内衣行业植入更深的意义。
众多企业家在走过一段时间“一个品牌LOGO、一本产品画册就是品牌”之路后,系统化的营销模式,在内衣行业兴起,从面料开发、产品研发、市场规划、渠道建设、终端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重点抓,使部份企业获得市场先机,在混乱的机会中,迅速崛起,奠定其在内衣市场中的地位。此时的竞争,也从初级层面步入较高一级的层面,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谁拥有资源,谁能整合资源,谁的步伐就走得快、走得稳。几大内衣产业集群的形成,经济圈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是,也出现了品牌形象、产品都处于同质化的现象,因此有人喊出了“终端为王”的口号。这种口号的喊出,是基于市场的实情,因为,企业的产品最终是通过终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的销量也是从终端产生的。
重视终端形象与环境氛围,一方面能传递品牌的形象信息,另一方面,也能给消费者在购物时带来一种享受。作为构建终端的硬件,从竞争层面上来讲,这是没有技术含量,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企业肯花时间与精力,能在制定政策、执行管理等各个方面下功夫,谁都能做的。而惟独服务这种软件性的软文化,是个体的,是不可复制的。因此,当内衣行业竞争到现在,在硬件方面差不多的情况,竞争的下一站将是服务的竞争。
“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服务作为一种软文化意态,具有独创性,企业是通过在具备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导入服务,从细节入手,方可打造独特的服务理念,并要求企业与经销商层面,认真细致地执行,才能给消费者带来超越物质本身的一种享受。当消费者认同这样种享受时,就表示对品牌有更深的认知,也会在潜意识慢慢培育出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成为品牌长期的跟随者。而企业,也在这种以服务为导向的经营模式中,去分享市场份额扩大而带来的利润,当利润增加时,也表明企业能步入基业长青的永续经营之列。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