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创业》中文版的编务总监范致行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每天晚上定时推送一首诗给读者,短短两个月已经有7000个订户。
“由于所有人是基本同时收到投递(当然,不一定同时打开阅读),这一共时性的特点在传统的报刊杂志上是不具备的,而在广播电视则有此特性。”他在一篇博文中总结道,“把电视的经验用在移动阅读的体验上,占据这个时段,培养一种在睡觉前读首诗的习惯,就像饭前洗手、起床刷牙一样。”
很多更加著名的微信公众号,时不时都会推送一条通知给粉丝们,说今天有事不更新,让大家不要等了。比如冯大辉《小道消息》的这一条:“今天杭州实在是太热了,这么热的天我自己的‘CPU’也过热,以至于到现在也不想写任何东西。”每天,这些公众号的后台应该都会接收到无数条反馈,让作者们不得不每天通知大家,保持互动。
这些忠实读者是自媒体们积累的宝贵财富——并非是象征性的财富,因为自媒体就依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响力”来卖广告呢。
合适的产品形态
产品形态一定程度上会塑造用户的行为。你用的是博客、微博,就很难对用户主动提醒和推送,而是被动等待用户翻阅。但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等可以推送,又频率合适的载体,就具有了范致行所言“把电视的经验用在移动阅读的体验上”的特性。让自己的文章变成“节目”,培养自己和读者的一种约定,就突然具备了可能性。
博客给人的印象就是发长篇文章的地方,而且要是整理好的长篇文章,这让一些人望而却步,他们就算想写,也不能确保每天或每周都写——很少有人能有这个毅力。Podcast的门槛就更高了,国外都是专业电台主持人、专业设备运营。这听起来才像是广播电台啊!平常我们对着麦克风说个话,谁会听呢?
在降低发布门槛上,微博、轻博客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们过分强调发布信息的简易程度,并限制信息本身的容量。如果每一条新微博都推送过来,用户的手机就会崩溃;而且,稍微多说两句话,就得用长微博,用户开始感觉他们说得意犹未尽。
所以,自媒体扎堆选择微信,也是上述两轮尝试之后一种“物极必反”的产物。微信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发布消息和接收消息的难易程度适中;2)消息有可能推送(虽说现在没有完全掌握好推送频率上的平衡);3)用户更真实,更可控。
对作者的要求
什么样的作者适合用每天定时推送的办法,强化和读者之间的约定关系呢?
1、信息要足够“独家”,“快”已经没什么用了
以前我学新闻学的时候,全球几大通讯社总是以比对手快几秒播发新闻为荣。这种精密雕琢的追求在微博时代变得不堪一击。只有独家消息,自己的有价值的观点持续输出,才能保证别人抢不走——更重要的是,当你有事或因病暂停更新,用户不会跑到别家去看,他们会想念你。
2、有决心有毅力,不要随性而为
为了坚持而坚持,为了写博客而写博客,很多旧时的著名博客因此引发身心俱疲而停止更新。但如果不是持续的更新,博客本身也不可能出名。对现在的自媒体也是一样。尤其是当这个自媒体可以赚钱的时候,它实际上已经并非兴趣,而蜕变成了工作。保持和读者的约定定期更新,也就成了一种义务。
3、自己做渠道的主人,要么就遵守渠道的规矩
在微博、微信、托管博客或者新闻客户端发东西,都可能被审查被无故删除;向媒体投稿,就要受到编辑的约束。借助别人的渠道,就要遵守渠道的规矩,所以我觉得抱怨微信的审查和折叠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在渠道面前,有求于人的自媒体永远是弱势群体。
其实,最靠谱的办法是搭建自有域名的网站,并且保证读者们在其他渠道都被堵死的情况下,也能在你自己的网站继续追随。对于某些特别有名气的作者,媒体和渠道反而“与有荣焉”,争抢着要留住人,审查条件也会变得十分宽松。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看做“自己做渠道的主人”,也是从博主到自媒体都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