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外人“指点”来往,兼听则明。
1、在IM的层面,我觉得来往挺好,是我需要的,但不是我唯一需要的,未来我可能会同时保留微信和来往。
目前微信对我来说:
1)社交关系太重了,几乎我所有的社交关系都在上面,发个朋友圈前都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2)主要用于工作。现在工作中的交流经常通过微信完成。
来往可以被规划为我的私人IM软件。既然我同时需要工作和私人邮箱,我也可能会需要两个IM。
之所以有这个规划的想法,因为我觉得来往的一些功能很适合作为私人用途,比如阅后即焚,蛮有趣的。预装的表情也不错,比微信好多了。
具体我说不出太多,但我感觉来往的整体气氛给我带来“好玩”和“清新”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它适合成为我的私人IM。
2、来往在O2O上的前景我极为看好。
工作的关系,最近一直在研究并使用微信的付费版O2O平台,感觉很多痛点无法解决。
目前零售业面临的情况是,商业地产的租金压力和人工成本压力都很大。能在线上开店的都在开了,不能开的(因为需要实体店提供服务和体验,比如需要验光和试戴的眼镜店)也想着怎么到线上开店。
但他们面临的痛点是:
-同一商户,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是分开的,能否把整个销售和CRM关系都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共同管理?
-能否把线上和线下的销售行为本身打通,比如在线下做体验的同时,让顾客在线上消费?在顾客线上消费的同时,能否让他们又愿意回到线下店来体验?
-能否把本身不适合搬到线上的销售搬到线上去?
微信想做这些事情。但是,淘宝上本身就已经拥有无数同时有线上和线下销售的商户了。
圈外人的看法,做产品要看基因。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东西。
看看他们后面怎样吧。
还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1)腾讯和阿里之间想必不会互联到通,到时候的问题是,使用的微信的O2O服务,意味着商户不能把线下的数据和淘宝线上的销售打通。这是很麻烦的。
2)微信支付目前似乎步伐还不够快。我们的触屏版同时挂了支付宝和财付通,财付通目前居然不默认支持iOS的浏览器,要用就会被要求装QQ浏览器。这,有点无语。
所谓的O2O闭环,来往可以做,而且有大量上下游的资源可以整合。
微信一直说要做,也在做,但是很担心,如果连上游的商户也要一家家谈起来,留给他们的时间还够吗?
3、补充一点,晚上被人拉进了“扎堆”,才体会到这个模块的强大之处。
我觉得,这是整个来往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部分。
扎堆是模仿的google+,但是如果和O2O(本来就在针对许多规模不大的中小商户)和中小型电商的角度来看,这完全是一个全新的CRM管理工具。
线下的零售业,最想知道的是我的顾客是谁,我的顾客购买有什么轨迹,我的顾客可能会喜欢什么,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通过组织活动来直接面对我的核心顾客,并且希望顾客在我的平台上产生粘性,成为用户,最理想状态,他们之间还能产生轻度的社交。
传统的零售商户需要组织活动来达到这些目的,投入大,成本高,但效率低。什么活动吸引什么顾客,来的是谁,很难评估。至于说顾客成为用户,用户之间还有社交,根本没法想。
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来往的整个规划应该都很清晰了:
-线上线下的销售平台和顾客数据可以打通,腾讯微生活平台现在就在推微信地面硬件,管理和跟踪会员消费;
-一些本来不需要线上产品参与进来的场景可以加入,比如在餐馆吃完饭后以来往支付;
-对于中小型商户来说,利用扎堆可以管理核心的用户,或者更进一步,把用户分类,不同的用户进不同的扎堆——但是需要商户有社交媒体内容运营能力;
-一旦等扎堆的内容和文字分享可以再直接带上商户自己的产品链接,扎堆的发布性内容再与来往的公众账号打通……
-以及,昨天我用手机号注册后,发现来往已经自动识别了我的淘宝账号并予以绑定=。=
这整个链条的改变是非常深远的。到时候你会觉得,微信朋友圈卖货确实有点弱。
而且当大家在上面又玩又买挺开心的时候,赫然发现,这货还自带IM功能嘛。
总之作为一个在零售业工作的人,和同时运营个人媒体产品的人,很想看看来往能不能把上面那些事做出来。这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大价值的产品。
照目前这种厂公和身扑上的架势,我觉得有机会。
最后补充一句,微信的游戏方向应该挺对的,这也是他们的基因。我试过的第一二个游戏,都花了钱。因为我打游戏打得不好,花点小钱让我觉得生活变得轻松一点,也不错呀。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