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微信当做营销工具。后台里最让笔者讨厌的就是这类问题,请教如何用微信做营销,请教微信可以怎么营销等。除了微信,你找不到一个可以和用户持续深度互动建立关系,以内容和活动提高用户认同与用户粘度,透过商城开发接入实现CRM系统建立,透过掌握用户属性和互动特征系统化管理自己的促销体系和积分体系,透过它的多种接口,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而所谓的营销效果等则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越是想着营销越是做不好微信。
把微信当做营销渠道,会过度地强调投入产出比,会一门心思过多考量短期内的成交比例。做微信应该是一种战略投入,是一种基础建设投入,而不是市场投入,不是媒介投放。市场部门负责人去考虑微信渠道的投入的时候,最好差异化地去规划它的效果,例如用户活跃度,用户互动率,用户取消关注量,图文阅读率等问题,去看看,每天有多少用户分享你的文章,每天有多少用户来到你的公众号阅读。现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非常火,其中强调一点就是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传统商家在线下所建立的渠道优势、覆盖优势正在消失,苏宁和国美的传统渠道没落就是最好的例证,因为用户的注意力基本上都转移到手机上去了,这时候,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广阔市场上重新构建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这个聚拢了6亿多用户的社交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发声渠道,用再次创业的心态去重新建立自己的移动互联网竞争力,考虑怎样结合互联网,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适应用户在移动互联网生活场景下的需要并赢得用户的青睐。再回头来看那些问题,就像问洲际导弹可以怎样打苍蝇一样。
不去尝试。有人在问,做微信效果真那么好嘛?仔细一问,公众号都还没有。也有人问,微信支付的威力真那么大吗?打开他的微信,连微信支付都没开通。也有人在课堂上听笔者讲微信听得一头雾水,因为他的手机上微信只是三五天打开一次。这类畏畏缩缩不敢去尝试的人,他们也是永远不会做好微信的,除非他们改掉这个毛病。和过去做电商一样,老板连支付宝都没有,自己也从不在淘宝上买东西,自己都不知道顾客在网上买东西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自己都不是网购用户,所以电商负责人换了又换,钱亏了又亏,反正电商就是做不起来。要想利用好微信,自己必须是一个微信的重度用户,必须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玩家,懂得去折腾各类有趣好玩的APP应用,必须懂得用一个手机大量取代过去要用电脑才能完成的事情,例如订高铁票、飞机票、酒店、查询交通路况、查询附近的美食、购买产品、查询价格、阅读文章等等。自己都不是微信用户,肯定无法聚拢住你在微信上的用户!自己都不懂如何玩转移动互联网,就别想玩赚移动互联网。
不肯不懂思考。这类典型的就是经常问,怎样可以获取大量用户关注,或者可以怎样快速增长粉丝。对于这类问题,我只能反问,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关注一个企业公众号,而且持续关注,并且主动帮它传播。把这点想清楚了,这类蛋疼的问题自然就不会再是问题了。先去回想下,你自己为哪些品牌做过朋友圈分享,你鼓励过你身边的朋友也去买哪个品牌的包包,你正在为哪个品牌脑残。再反过来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让你的用户也像你一样热爱你所热爱的品牌,像你一样去关注你所关注的企业公众号。要想获得大量用户关注的,肯定你的账号上有一些让用户如此如醉的东西,有一些用户乐意为你主动传播的理由,请问你给了用户关注你,为你传播的理由了嘛?不肯思考的,真没办法,问再多也没用,不懂思考的,很容易,换位思考就行,就把你自己当做用户,想办法让你自己被你的品牌打动,想办法让你的员工为你的品牌自豪。
前阵子参加了VEME移动电源的成都品牌之旅,见到江小白的创始人老陶,他所做的产品是司空见惯的白酒,价位也不高,但他却让所有白酒行业的人纷纷效仿学习,这和他本身愿意从白酒的消费场景切入、给白酒注入具有时代色彩的感情因素打动消费者引起共鸣有非常大的关系。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怎样可以让用户喜欢上喝江小白……
不肯投入。纵观现在做得好的微信案例,小米、招行、南航等,无不是有巨大投入,包括人力上和资源上的,以及资金上的。我之前说过北京一个万龙洲海鲜的案例,10天就产生了2000多万的销售业绩,它做到的原因在于不仅在所有线下实体店全面宣传微信,让所有服务员抓准顾客看菜单和结账的机会鼓励关注微信公众号,同时大胆在微信上设立了微信专享菜式,即微信上订购才能享有的特价菜式,共计200多款,同时所有楼面经理、策划人员齐齐扑上去,才赢得了这样的佳绩,而这个过程,是和他们上下齐心的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还有一种类型,是固执听不进意见的。我就不多说了,微信的红利注定与他们没有关系。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