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词、扫描二维码、朋友推荐、朋友圈分享内容、微博公众账号通常是用户搜索微信大号的四种主要方式。从形式上看,主动搜索与被动接收并行,前者更为突出。在信息冗繁的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搜索信息具有较为清晰的方向与目的,想必也是要尽量降低无相关信息产生的沉默成本。
微信用户搜索公众账号时,通常会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这种方式看上去最接近用户需求,但也不排除两种情况:关键词外延过宽,太多搜索结果增加用户获取信息的沉默成本;关键词过于精确,搜索结果无匹配。微博公众账号的取名成了一门艺术活儿,规避生僻字、便于记忆、简短易拼是基础;自动联想搜索、关键词匹配度排序显示搜索结果是技术活儿。微信平台仅提供“查找公众号”的搜索框,却没有可供选择的列表,将获知主动权完全交予用户不知能否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抓住用户越来越不足的耐心。
微信用户在查阅感兴趣的朋友圈分享内容时,可以转发、发送给朋友、查看公众账号,在内容传播的过程中形成公众账号的宣传。可见,吸引关注者,内容管理是不可忽视的互联网思维,标题便是首因效应的冲锋兵。文不对题的耀眼标题,也只能如昙花一现,丢了用户的信任。
不同于搜索关键词、扫描二维码、朋友推荐、分享内容这四种方式,近三成被调查者会在微信中搜索自己关注的微博公众账号。活跃在微博平台的公众账号进军微信平台时,请保持你原来的名字吧,突破自我的新名字或许会让习惯你的用户找不到已知内容。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网民使用互联网应用的定式思维会在不同平台之间流动,新应用替代旧应用的宿命论似乎并没有那么清晰显现,用户习惯随着工具、平台的转变有所蔓延。从这一角度来看,用户为主的互联网思维或许能比替代宿命论更好地说明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