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想自己的店表现出简洁、时尚和舒服的感觉,便将这些要求交给了美工。美工收到命令便开始骂娘,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天知道这三个抽象的形容词是什么意思呢?要准确地找出合适的设计原素,何不先把引起你感觉的东西聚集起来,然后提炼共性作为设计的参考。
具体化店铺之魂
不少卖家在使用旺铺的时候,虽然买了不少漂亮的模版,但由于没有对整个店铺装修进行统一的定性,虽然背后有一个不错的概念,但是装修时眼高手低,概念最终未能传达给买家。这时,卖家可能就需要在装修前将想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同时也可以帮助店主明确自己的设计需求,在购买模版,甚至为自己动手时的配色方案、视觉风格、质感材料提供灵感。
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
1.在早期的过程,用来概观产品的个性,可以比较看到全貌。
2.可从中制作色盘,取得影像的风格;
3.能凝聚共识,减少日后的反复修改;
4.结合人物志探索买家真实内涵,塑造产品的性格。
从老板的角度来说:
1.建立美工和老板间对产品视觉感官的共识(大家都同意,且有共同的目标);
2.在早期就以较高层次的方式决定主要的产品调性,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且符合预期;
3.用来了解并传达产品的个性,满足打造品牌气质上的议题。
实际上,把抽象形象具体化的方法在国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方法于信息大爆炸之前便诞生了,通常参与者被要求从日常的报刊杂志中挑选出符合“某种心情意境或关键词”的图片,把图片剪下来,然后粘贴在一起。
当然,时代正在变化,这种老方法也不免受到了google、百度等图片搜索引擎的冲击,而愈来愈多素材网站的出现,卖家是不是可以调动更充分的资源去运用这一套方法去帮自已的店铺定性?
抓紧那虚渺的概念
为了抓紧那店铺之魂,当然不能只靠老板或美工的个人品味,我们需要一个更多系统的方法去一步一步将店铺的定性找出来。
第一步:
首先,综合用户研究结果、品牌/营销策略、内部讨论等方式明确体验关键词,例如:清爽、专业、有趣、活力;通常是粹取自于品牌、营销,或产品元素相关的统计数据,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产生。
第二步:
邀请用户、美工或决策层参与一段时间的素材收集工作。在以前,通常会让他们从日常接触的报刊杂志中选取并粘贴到一起。不过,因为在资讯大爆炸的年代,大家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接触到各种素材,所以这次允许他们使用图片搜索引擎和素材网站查找图片。
但是,如果仅通过单纯对原生关键词的搜索,很容易导致不同参与者提供的图片素材出现同质化的问题。所以,在搜索图片之前,我们需要插入了“衍生关键词”这个步骤。通过要求参与者首先头脑风暴画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如下图)。一方面,合理地引导调研对象发散思路,另一方面,也在过程中深挖原生关键词在他们心中的定义。
衍生关键词诞生访谈:
1.自由发散问题——看到“简洁”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发散问题——如果“简洁”是一种颜色,你觉得是什么?为什么?如果“简洁”是一种食物,你觉得是什么?为什么?如果“简洁”是……
使用图像,展示生活风格,情感,行动,并定义关键字。图像来自杂志,图库型录,调查时拍的照片等。
第三步:
在这阶段,要求用户使用“原生关键词”和“衍射关键词”,通过网络渠道,收集了大量的对应的素材图并配合定性访谈,了解选择图片的原因,挖掘更多背后的故事和细节。
最后,将素材图按照关键词聚类,提取色彩、配色方案、机理材质等特征,作为最后的视觉风格的产出物。
将概念变成模版
将概念的视觉风格整理出来的同时,卖家可以再将所“衍生关键词”按照三个维度去分类整理。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帮助卖家及其他同事从用户的角度去理解“抽象关键词”的“具象诠释”。所有的关键词可按照以下三个维度分类——
视觉映射
心境映射
物化映射
对情绪版进行“色彩分析”和“质感分析”
很多传统的调研方法可能在视觉风格生成后就结束了,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研究和卖家店铺装修的效果脱节。
因为,设计者们往往停留在自己的主观消化和感触中,再开展设计,缺少较客观的度量方法。所以在新式的情绪版中,我们还应该找出来相应的配色方案。而在新技术下,建议用电脑去将设计概念实体化。因为,电子化后对后期的“色彩分析”也是比较方便。
一方面,我们将情绪版在PS中进行高斯模糊,再使用颜色滴管提取大色块。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用户配色方案提取的网站和软件,这样更事半功倍。另一方面,结合衍生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将情绪版中较高频物化纹理和材质提取出来。
当卖家完成情绪版的时候,他们应该可以找出来装修时该用的颜色和元素,避免装修后发现视觉混乱的情况,全店视觉统一后,摆脱了杂乱的地摊店的感觉,其后方可引导买家进行购买。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