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不断更迭,移动互联网不断占据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越来越多传统行业开始重视互联网,积极探索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方式方法。微信的社交平台属性及轻应用特性,为传统餐饮连接互联网提供了条件。利用微信排队、点菜、支付、客服等功能正被餐饮企业积极尝试和运用中。本文,让我们一起感受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餐饮经营方式的变革。
当“移动互联”这个词语还是新兴词汇时,已经有一种精灵般的社交软件充斥中国数亿网民的手机,占据着他们几乎所有碎片化时间。这个精灵叫作“微信”。
今天,在餐厅这个普通老百姓去得最频繁的消费场所,几乎随时可以看到在点菜时刷微信、用餐时分享美食照片的微信族。这似乎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O2O真的到每一个普通人身边来了!
近十年当淘宝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时,电子商务却与餐饮业显得那么遥远。没有人会在淘宝上买一顿饭吧。但是今天,一个拥有6亿用户的社交工具、被数十万商家使用的微信来了。它把互联网从电脑移植到了手机上,把商机从线上带到了线下,把电子商务交易行为从PC端扩散到手机随时随地的购物行为。
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除了一些国际餐饮巨头闻风而动外,国内众多餐饮业的脚步显得缓慢,在微信营销策略上摇摆不定,甚至推出的服务与消费者不吻合。那么,餐饮业该如何从微信上找到切入点?一切形式的营销都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如今,餐饮业普遍存在两大问题,造成了顾客与商家之间的消费隔阂。
首先,消费者大多喜欢找熟店、老店。独自吃饭、亲朋好友聚餐时能找到一定的归属感。然而现在大多数餐厅都缺少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无法建立庞大的顾客数据库是餐饮业最大的问题。据我国一知名餐饮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一个120万左右月营业额,150元左右桌均消费的餐厅来讲,其月均大约有460人完全流失的顾客,日均达约15人,因完全流失顾客和半流失顾客,月均损失营业额超过20万元,这等于说平均每月有17%的营业额因为顾客的自然流失而蒸发。何以如此?在众多的餐饮老板心中,“以菜品为中心”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认为菜品是吸引顾客的唯一法宝。这是一种消极的经营思想,在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客户关系管理和老顾客维护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消费者期待与商家同等的沟通方式。而餐饮业仍停留在电话沟通,无论是桌位预订、菜品预订或是外卖预订,都通过电话方式进行,经常出现占线无应答、对话无记录等问题,整个环节效率低下,用户消费体验也极低。这也导致了餐饮业永远停滞在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从采购到烹饪再到销售的盲目性、随机性。有些食材采购过度,第二天就全部倾倒,有些食材采购不足,客户点菜时需要重复购买。这些,都极易造成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浪费。
而这一切,都能通过微信餐厅系统的问世得到彻底解决。
早已普及的二维码技术,连接起了消费者与微信餐厅之间的通道。微信餐厅有一个强大的点菜功能,顾客点菜时再不需要呼叫服务员或被服务员催促。当然,如果仅仅是点菜功能,那就显得大材小用了。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点菜这两个简单动作,累计大量顾客成为餐厅粉丝,并且自动收集顾客消费习惯数据,顾客管理变得科学而简单。通过微信,顾客的需求、意见及建议都能直接提交至餐厅,餐厅也能根据顾客需求更新菜品和服务,并以多媒体的形式将相关信息群发推送至每一位顾客手中,以保持甚至吸引更多的顾客,引导顾客重复消费。
另外,微信最大的沟通价值还在于“随时随地随即随心”。能用微信解决的问题,顾客绝不动用电话。曾经风靡一时的微博,如今也因为持续降低的活跃度,在餐饮业的商业功能变得遥遥无期。而微信餐厅作为一个轻量级APP,集结订餐、订包厢、订外卖等诸多功能于一身,顾客在看电影、逛街、出游时,都能轻易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实现点菜、订位、提交菜品的需求,甚至通过LBS位置功能精确找到餐厅位置。
当然,微信餐厅帮助消费者告别排队之苦、享受预约式消费的同时,也在慢慢改变着餐饮业的经营方式。因为顾客想进行一次晚餐,可能上网、甚至提前一天就可以通过微信餐厅预订。当订单累积到一定数量时餐厅就可根据订单进行“订单式生产”,食材采购和菜品烹制变得有章可循。
在移动互联时代,微信必将成为餐饮业不敢忽视的营销利器。因为,谁也不会舍弃一个高效的经营管理工具,舍弃一个与客户24小时随处沟通的营销工具。
餐饮业的移动电商大幕已被微信拉开,并且,永不落幕!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