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平台战略给领导作报告特别好听,特别宏大,特别符合中国人的概念。但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不买账。❷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当面临挑战,面临转型时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用户身上。❸颠覆要的是微观力,而不是平台力!老周新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最近火得一塌糊涂,我亲眼看见北京地铁里的建筑工人大哥都在悉心捧读。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颠覆式微创新,“老周心法”轰炸得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但我认为创业者应该尽快忘掉这些概念,老周真正掏心掏肺讲的,很多人并没真懂。
互联网焦虑有多严重,老板们的“转型冲动”就有多惊人,砸钱参加各种互联网培训班,搬来85后、90后“救兵”做高管,正和岛上,很多岛亲都拿出了自己的互联网转型战略,并声称自己要转型为某行业的“平台”,新公司的名字通常很像:什么“通”、“i”什么……老实讲,大多时候,他们的产品究竟能给用户带来哪些感受得到的价值,我没搞懂。
中国人容易犯“一窝蜂发飙症”,如果都像湘鄂情转型做互联网平台,今天钢铁、光伏悲催的产能过剩悲剧岂不重演?转型是自我否定,升级是专注、深化、极致、超越对手,企业到底该把转型和升级合起来做还是分开来做?山东岛亲于德翔说得好,什么情况下转型?没活路,早晚得死的时候,否则当所有人都转走时,你留下来把事做透,你就是王。
今天传统老板们对互联网的焦躁情绪,让我联想到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对未来的恐惧,我们不妨回味一下罗斯福当年在就职典礼上的金句:“世上没有任何事值得恐惧,除了恐惧本身”。
回到老周的书,有两段话值得反复琢磨:
“无论创业公司还是转型互联网的传统企业,最忌讳一上来就冲着宏大的平台化思维做。很多企业都是被平台战略害死的,因为平台战略给领导作报告特别好听,特别宏大,特别符合中国人的概念。但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不买账。”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当面临挑战,面临转型时,需要放弃概念上的求证,放弃平台思维,放弃下很大一盘棋的想法,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用户身上。具体一点,就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它的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使用我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地方我做得不够好,还可以做得更好?凡是有缺陷的地方,都有改善的空间,都代表着创新的机会。”
最近雷军一句话“唤醒”凡客陈年:咱能不能先沉下心来,做好一件衬衫?陈年用三个月时间读懂这句话:做好一件衬衫有多难,但这也正是价值所在。我最近去日本,觉得最值得中国老板学的是每件商品上倾注的心血,四只橘子的包装袋上,标有种植夫妇的名字、头像照片、地址和联系电话,让人不舍得把包装袋扔掉。反观国内,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做得不细,如果能认认真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口碑不就出来了吗,哪还有时间焦虑呢?
周鸿祎在《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多次强调,颠覆要的是微观力,而不是平台力,平台是产生不了颠覆力量的,大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平台,是因为它在解决用户问题的过程中把规模做大了,平台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以苹果为例,苹果有战略么?周鸿祎认为没有,如果有的话也是产品战略和用户战略:“有人说乔布斯善于创造需求,我觉得是扯淡。没人能创造需求,乔布斯只不过通过iPod把听音乐的体验做到了极致。iPone、iPad无一不是从iPod开始,所以如果要学习乔布斯,一定得从iPod学起。这就像一个人吃了七个馒头吃饱了,你就觉得第七个馒头很神奇,这样学肯定是舍本逐末。”
《乔布斯传》里有个故事,乔布斯一天给谷歌高管打电话,说苹果iOS有一个谷歌地图图标,放大多少倍之后,第三行一个像素颜色不对,他认为这影响了iOS的美观。各位老板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对细节的坚持有没有达到这种变态的程度?
有人一定会问,老板有必要专注产品细节吗?周鸿祎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观点就是说给这些人听的。书中有一个观点很鲜明:今天的消费者比以前更感性!“做企业的人都习惯理性分析,总想着给用户做什么功能,但消费者都是很感性的,我们去买一台电视,比完分辨率比功能,以为自己很理性,但最后买回家的理由可能是那天售货小姐很漂亮。所以用户选择和拒绝一款产品,往往来源于人性很小的点。”
用这个方法观察行业,市场机会层出不穷:比如飞机头等舱很贵,但餐饮却令人难以下咽;星级酒店四五千一晚,上网却要单花钱;请朋友吃一顿饭要两千块,但餐巾纸却要两块钱一包……很多传统企业家不关注这些细节,成天忙于整合资源,最后就失去了用户。
最近我当面“挑战”老周:今天你还有多少精力和心气儿用在产品体验上?他第一反应有点被“噎着”,继而回答:理论上应该全力以赴,但360超过7000人,业务线条多了以后,精力被大大分散,“无效工作时间”增多。他曾多次提醒360正在“吃老本”,也是再次强调战略不能待在空中,不能落地到具体产品,不能给用户带来能感知到的价值,一切都是空谈。
周其仁老师最近和岛亲交流时提出一个概念,“有时世界与你无关”,什么意思?周老师问在场企业家,有谁出门前会查看全国平均气温?你查懂了又怎么样?查完就别出门了。今天企业家都绞尽脑汁争做“风口上的猪”,可聪明人多得是,同样都在风口上,谁能最终脱颖而出,还得靠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最终比拼的还是谁更专注,更极致,毕竟,做好产品没捷径可走。
请老周用自己的话结束本文吧:“中国互联网行业所有成功的公司,上市后做的那些事和最早写在商业计划书里的都风马牛不相及,说明什么?说明路是夯出来的,产品是不断调整出来的,所谓模式是一步一步试出来的。所以模式不是最重要的,人是最重要的。”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