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购物方式。有时,网购的折扣优惠多、力度大。“秒杀”和“抢”,成为了在网购低价、特价商品时的特有动词。但有时,“抢”到了,并不意味着东西就一定是你的了,因为有砍单存在。
电商砍单屡见不鲜。消费者孙先生“双11”期间在国美在线参加活动,在抢购页面中,孙先生以98元抢购到了一款华为麦芒4手机,又以100元抢购到了两部华为P8手机,在成功交款生成订单后,次日却遭国美在线单方面取消订单。购物网站恶意砍单,弄出的理由不少,比如“价格标错”“等待调货”或“缺货”等,这种砍单是单方面的,且很是霸道,吃亏的只有消费者。
做生意要讲诚信,可砍单却与诚信背道而驰,这是电商在自毁“信用长城”。电商敢于频频砍单,一方面是因为监管体系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违法成本低。于是电商不顾诚信肆意妄为,想砍单就砍单,想什么时候砍单就什么时候砍单,消费者只能无奈接受。
具体到孙先生这件事上,商家没有在销售页面加以明确,例如每个账户或每个IP地址只能购买一件,既然事先没有明说,那么下单即代表合同生效,无论何种原因,商家理应依约发货。本是极其浅显的道理,但对于电商来说,却不加以理会,仍然以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砍单。如此,又如何能够让消费者信服?
面对任性砍单,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权益保障的例子也不是没有。据报道,去年,某品牌电视曾在亚马逊网站标价161.99元销售,上千名消费者下单抢购。但一天后,消费者接到缺货、取消订单的邮件。3位消费者代表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最终法院判决,支持消费者所有诉讼请求,要求亚马逊向这些网购消费者履行交付该电视机并承担消费者的律师费等维权费用。可这样成功维权的消费者毕竟太少,更重要的是,商家的赔偿与其获得的利润比,不值一提,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有时候也未必能够成功维权。
不能再让电商任性砍单,最有效的路径就是提高违法成本。而维权的路径不能仅仅依赖于打官司,为一个几十、几百块元的东西打官司,耗费很多时间精力,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为此,相关职能部门要畅通维权路径,不仅要让维权变得简单,而且还要让电商付出的违法代价增大,如此,才能让砍单变得不再任性。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