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母婴商学院嘉宾,母婴自媒体“一小时爸爸”创始人Jerry,主要从三大主题探讨:1、传统媒体最近几年出了什么问题?2、传统媒体对做新媒体的人还有什么宝贵的借鉴?3、“一小时爸爸”作为新的母婴育儿媒体,如何活下去。
以下内容整理自母婴商学院:
我本人这10年在一直在做移动互联网相关的资讯传播工作。而这几年是从传统媒体集团的移动新媒体部门出来,和朋友一起合作做了“一小时爸爸”这个产品。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其实感触最深的还是传统媒体行业和新媒体之间的各种变化,因此今天的主题也放在这里了。因为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媒体的共性其实要高于每个行业的特性,所以今天更集中在说媒体,母婴的部分少一些。
之前在预告里写了3个主题,其实简单的来说,其实在讲三个事情:
传统媒体最近几年出了什么问题?
传统媒体对我们这些叛逃出来做新媒体的人还有什么宝贵的借鉴?
我们这个项目作为新的母婴育儿媒体,如何活下去。
1、传统媒体最近几年出了什么问题?
大概从2000年前后,我们就在说传统媒体挂掉了,但是2000年的那批网站,甚至2010年出现的新媒体产品现在已经大部分都关门了,而很多传统媒体还活着。我之前工作的媒体集团主要是做时尚类杂志的,其实在2011年前后,国内时尚类杂志才到发展的顶峰。
但这个顶峰很快就消失了,真正传统媒体开始大批的关停,是近几年的事情。个人认为这种变化的来临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PC终端的网站并不算是一个好的深度阅读平台,因此那个年代被弱化的一些快速阅读的报纸媒体,对于杂志这个品类的媒体影响不大。
虽然我们总在说传统媒体,似乎传统媒体是一种东西,但是实际上传统媒体之间的区隔,远远大于传统媒体VS新媒体的差别,杂志、报纸、电台、电视,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仅仅再说传统媒体如何如何,而是要更具体来说。我今天更多其实是再说纸媒。
2010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手机突然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终端。微信的出现更是催化了这个变化。我们当初从来没有想过一个IM聊天软件居然成为全中国最重要的阅读平台。但当微信通过公众号做到了这一点,传统的杂志,包括一部分的报纸这些深度阅读媒体在2011年前后的最后的狂欢也就结束了。
这个阶段中传统媒体的快速摔落,主要是因为没办法很好的解决一些核心问题:读者不明确,数据不透明,用户无互动,传统业务包袱太重,决策速度缓慢等等。
传统媒体是不知道读者是谁的,我们大概知道发行在哪几个城市为主,可以靠用户调研做几个人像出来。但是这只太笼统,甚至只是假象。而新媒体,比如我现在做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在后台看到地区,性别,用什么手机,如果是自己开发的后台,还可以看到用户的使用习惯。这些对编辑内容、对产品运营,对广告销售都很重要。
我们做传统媒体,或者说纸媒的时候,其实都知道一件事情,几乎每家媒体的发行量都是假的,当然不是全部,但大部分各家的差别只在于注水的多少而已。当然这个问题互联网产品也存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买量。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不做这个事情,比如我个人来说,我在传统媒体的时候,是完全没办法对照着数据了解用户需求的,但是现在可以,所以我们这两年从来不去购买用户数或者其他流量,因为这种透明的可以直接指导工作的真实数据,真的太宝贵了。
用户的互动是大家都明白的问题,传统媒体只能做到发几篇编读往来,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编读也都是编辑自己写的。而在新媒体上,我们可以随时和读者聊天,回答读者问题。我认为这是所有做新媒体、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有效的工作。
通过和读者的沟通,我们了解读者的需求,了解我们自己的错误、差距和优势。
事实上我们刚开始做这个公众号的时候,两眼一抹黑,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内容,走什么样路线。还是依靠和读者的每天不间断的沟通,才慢慢的走出了一条路。
这种通过沟通创建出来的编读关系,是当初在传统媒体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而传统媒体,尤其是我之前工作的这种集团性质的,都还有传统业务包袱太重、决策速度太慢的问题。
即便是我当时所在的外资媒体,一样是有这个的问题,一个新的APP的想法,要经过各种汇报审批,从开始到上线,可能要1-2年的时间,这在移动互联网产品中,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当初我选择从传统媒体出来自己做新的媒体产品。不过说完上面这些苦水,还是要肯定一些传统媒体留给我的好的“个人遗产”。
2、传统媒体对我们还有什么宝贵的借鉴?
首先是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总有各种“为王”的故事,但对于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一定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好的内容才可能有好的媒体,产品形式只是一种辅助或者放大的作用。
所以我从当初做新媒体运营和管理,自己做之后,几乎90%的时间,都还是放在内容上。而我们看到这些年无论是传统媒体死掉还是活下来,新媒体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内容。
另外一点是“主编负责制”。
和互联网站相比,传统媒体更在乎主编,主编在媒体中几乎是一言堂的地位,而且很少变动。一个杂志或者报纸的主编换人,等于变成一个新的。
在网站则这点并不明显。而在移动互联网,尤其是公众号这种媒体上,我认为这和传统媒体是一致的。
公众号,尤其是以原创内容为主的公众号,“调性”是最重要的,调性决定了你吸引什么读者,被什么人喜欢,而调性则来自主编的个性。
一个没有“个性”的公众号,一样是很难生活下去的。无论是一小时爸爸,还是其他能够活下来的育儿公众号,调性,或者说个人特质都是很重的。
还有一点是“内容和广告分开”。
在传统媒体,或者说好的传统媒体,内容和广告部门一定是要严格区隔的。
当然好的互联网媒体也是一样。
媒体-读者-品牌,是一个3角关系。
媒体一直是另外两者之间的桥梁,这是广告存在的基础。但过于贴近品牌,就会失去读者需要的公正性,这是一个媒体很可能走向衰落的原因。
此外,我认为传统媒体比互联网媒体好的一点,也就是公众号年代又复苏的一点,是媒体自我的定位,要高于读者。
读者阅读媒体,是本着一种了解资讯和学习的目的。媒体也应该给予读者他们本来不知道,或者不了解的内容。
这在传统媒体年代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互联网的年代,编辑似乎成为比读者更low的级别。读者上网不是为了学习内容。而只是过来骂编辑。
这个可能是个人的好恶,但是我如果遇到读者问问题的时候用“小编”开头,我一般都是先说,不小,很老了。
到了公众号,尤其是我们做育儿公众号的这批人。其实又回来到之前的状态了。
读者订阅我们,其实是想学习他们本来不知道的育儿知识,因此我们必须拿出比读者更专业的内容,他们才能信任我们,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自我要求。
虽然这对于我们来说,增加了太多的内容成本,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这也是我们可以不靠市场推广,只靠口碑,来积累二十多万订阅的基础。
3、广告、软文和收入与公众号的问题
首先软文也好广告也好,都是合理也是正常的应收模式,只有是否适合自己一说,没有好坏优劣。
但我们认为这种模式是不适合我们的。
前面提到读者-媒体-品牌之间的桥梁关系。
广告存在的必要基础是媒体作为读者和品牌之间的一个窗户,本来品牌到达不了读者,只有通过媒体才可以,因此才有广告的意义。
而随着更多的互联网媒体形式的出现,品牌到达读者不在那么难了。
一个品牌,如果用心加投入,是可以同时成为一个优质的媒体的。
就比如“杜蕾斯”,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媒体了,他为什么还要投放大量的广告给其他相似,甚至不如他的媒体呢?
虽然能这样做的品牌是少数,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媒体会将广告费用留下来用作自己媒体平台的费用。
因此我们选择的不接受任何广告和软文,一方面这样可以严格的保持用户和品牌之间的中立公正。一方面其实也减少了很多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
我们选择自己认为更“合理”的一条盈利模式,也就是“新玩具”的团购。
今年我们开始同国内外的玩具品牌还有总代合作,选择一些非爆款的玩具进行推荐和团购。效果还不错,至少养活自己没问题了。
之后我们希望能够把更多玩具或者相关的新产品推荐给读者,并以更合理优惠的价格进行团购。
我们认为这是一条更合乎我们好恶的盈利模式。对于我们喜欢的产品,我们可以直接帮品牌销售,对于我们不喜欢或者不适合我们的产品,我们也不会违心来去推荐给用户。
我个人把这种模式叫做媒体型电商,其实团购是很多公众号盈利的模式。不过团购和文章一样,如果要做好,也需要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性。
小结
今天给大家的汇报工作基本就是这样,总结一句话:就是如何在据说上千万的公众号中活下来,需要独特的更适合自己的内容,也需要独特的更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不代表这是唯一或者最好的,只是我们认为这是最适合我们的。谢谢大家。
问答精选
@小孟:请问jerry老师你认为你们和微博母婴团购最大区别是什么?
Jerry: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更大的区别可能在于每个号定位的差别,比如做营销号还是做原创号。这点在微博媒体自己也有差别,微信公众号之间也有差别。如果说微信和微博的差别,可能微信收到频次的限制更大一些,但是微信整体的平台的发展,我认为目前比微博好很多。
@江曼:请问新媒体这个事情的空间有多大?
Jerry:有人,人有求知欲就需要有媒体,就跟互联网改变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媒体从传统形式向新的媒体形式转化是必然的。只是新媒体本身也在变化,我在杂志的时候,网站就是新媒体,而后来我去跟一个媒体网站的老板聊天,他说我们现在也要转变去做新媒体,他指的是移动互联网。新旧只是相对的,新媒体也需要不断的变化。空间是非常大的,只是可能自我升级进化要更快一些才可以活下来。
@慢半拍的土豆妈:请问一下,jerry老师最初是当一个兴趣做,还是当一个事业做呢?
Jerry: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有这个兴趣,所以希望能做这个事业,做成了就是事业,做不成就是兴趣。:)
@Feng:请问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在什么节点能判断出用户对产品产生最终实际购买需求?
Jerry:首先还是要有用户基数,我们在用户破10万之前,都没有考虑过任何盈利或者销售,在积累中,一方面实现用户的信任,一方面通过沟通用户需求(比如用户留言,或者用户对你推荐什么产品的文章更感兴趣)
@慢半拍的土豆妈:在一爸从去年2月份来办以来,到现在是一枚独特的旗帜,积累二十万高品质粉丝,是”一夜暴富”型,还是”逐步积累”型?也就是说,是否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
Jerry:两者都有吧。大部分的用户的积累,都是靠着少数一些10w+实现的,但是写出10w+对我们来说其实很难,也许写鸡汤会容易?我们的科普文大部分到不了这个传播级别,我们说实话也不知道什么能到,只有多写,拼命写,每天都发原创,然后靠人品去蒙10w+、所以其实是量变积累出的质变。
@小贤去哪儿:老师,你觉得母婴社区怎么找到第一批核心用户,怎么进行推广?
Jerry:第一批?同学同事亲朋好友刷脸。其实如果去购买流量会快很多,我们浪费了很多时间从0-1w或者到2w这个级别,之后就快了。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这个阶段我们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内容模式主题,和我们自己的形象。如果上来就打广告,适合做什么定位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Feng:在这个基数的累计过程中,其实是很“痛苦寂寞难耐”期,如何有好的方法可以度过?
Jerry:之前先攒一笔生活费,再说服家人,不过最重要的是你本来就要是个宅男:)
@麻蜜:你对于自己的微信有什么规划?瓶颈在哪?
Jerry:瓶颈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上,任何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都很短,传统媒体那种百年老店是不可能的,我觉得4-5年是上限。
@Feng:很多机构在这个阶段通过“融资”来解决“痛苦期”,请问对这个怎么看待?
Jerry:宅男自己不需要钱的:)控制团队本身对“盈利”和“扩张”的需求,会比较有效。做母婴产业的工作很容易赚钱,但控制的是怎么不要去赚钱,也就是想明白怎么样的钱不适合自己赚。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