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市场从来都不缺少入局者,就像近几年新兴的移动支付,在互联网企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硬件厂商也来分一杯羹。
今日,苹果移动支付Apple Pay将正式在国内上线,三星的Samsung Pay也会于下周开始公测,虽然各有千秋,但在如今被微信、支付宝占据80%份额的移动支付市场中,Apple Pay和Samsung Pay还难以超越。而在未来,随着升级POS机普及,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很可能形成双分天下的格局。
苹果三星移动支付来袭
按照各大银行日前确认的消息,从今日早上5点开始,Apple Pay将正式开启。由此,中国将成为亚洲首个、全球第五个开通该项服务的国家。目前,用户可以用iPhone、Apple Watch和iPad等设备进行快捷支付操作,该服务现阶段已覆盖包括四大行在内的19家银行。
而就在Apple Pay上线的消息传得纷纷扬扬时,苹果的死对头三星也坐不住了。日前,三星硬件工程师@戈蓝V发微博表示,下周会在中国展开Samsung Pay的公测体验计划,虽然初期只会开放给三星会员体验,但他表示“Samsung Pay马上会有大动作”。目前,苏宁易付宝已和三星的Samsung Pay进行合作洽谈。
据了解,Apple Pay是基于NFC技术实现的,取代实际的物理信用卡(国内Apple Pay暂时只支持信用卡,储蓄卡还需要等待)本身,同时以Touch ID指纹识别取代支付时的输入密码过程。不过这种技术对POS终端有一定要求,必须是贴有“银联云闪付Quick Pass”标志的POS机才能支持使用Apple Pay。相较而言,三星的Samsung Pay除NFC之外,还支持MST磁条读卡器验证和条形码扫描,因此对POS机的适应会更好一些,现有的基本都能用,这也是三星支付目前的一大优势。
两大阵营各有千秋
从刚刚过去的春节“红包大战”就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经成为各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春节七天长假期间,银联网络交易总笔数达到3.07亿笔,较去年同期增长15%,交易总金额达到31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如今猛龙过江,俨然形成了以微信、支付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硬件厂商这两大阵营抢食的格局。
而与微信、支付宝相比,Apple Pay在技术和安全方面可能会更得消费者青睐。IT技术专家指出,当用户通过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等发起扫码支付申请时,如果不是使用账户余额消费,而是选择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关联的银行卡,平台就会通知银行扣款,银行再反馈扣款成功消息给平台,最终平台告诉用户和商户付款成功,在这一过程中,仍有用户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而Apple Pay使用的是叫做“Tokenization”的技术,这种技术会加密,不仅不让商家获得用户的银行卡信息,就连苹果公司也得不到这些信息,而使用过程中的用户身份认证又是安全性更高的指纹,所以Apple Pay的安全性要比目前常见的移动支付高一些。
不过,易观国际分析师刘旭巍指出,不管是使用苹果支付还是三星支付,都需要购买该品牌的终端产品,但是如果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话则并不需要特定品牌的移动终端。
平分天下还是一统江山
在市场占有方面,苹果和三星其实已经是姗姗来迟。数据显示,前几大支付巨头如支付宝、财付通和微信支付等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
融合网CEO吴纯勇表示,由于技术不同,Apple Pay面临着设备升级的问题,这就需要推动银联对现有POS机进行改造,需要一定的时间。
此外,目前支付宝和微信通过巨额补贴已经形成了用户沉淀和用户习惯,苹果支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用户培养。为此,刘旭巍认为,苹果支付与三星支付抢夺线下市场的难度较大。
就支付环境而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经开始渗透到各大商场超市、便利店,甚至没有支付协议的街边豆腐店、菜市场的小商贩,也可以通过扫码转账的方式进行,而Apple Pay还只能存在于具备正式支付环境的协议合作POS机商场。“由于Apple Pay的使用终端限制,要想拓宽消费人群,还得依赖苹果产品的销量。”吴纯勇坦言。
刘旭巍也表示,“与商家的合作需要配套的硬件对接,商家端接入苹果支付和三星支付的门槛将更高,这也是苹果和三星支付需要啃下来的硬骨头”。
不过,苹果也并不是没有机会。吴纯勇指出,苹果硬件设备的消费者中,必定会有一部分选择尝试Apple Pay。另外,根据来自央行的消息,按照部署,到2017年5月底,全国的POS机都将升级支持NFC技术,届时苹果用户使用Apple Pay再也不用考虑POS机的兼容性问题了,到时候国内的移动支付市场可能会形成以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机构为首和以苹果、三星支付为主的平分天下格局。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