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很重要,“由巫到礼,释礼归仁”,对内对外的“成礼”,对外或对内的“释仁”,都需要公关,当然,并非经典意义上的PR。
一切的竞赛,最终阵地都是人心,包括商业。
企业要活在当下,预售“未来”,但没有任何价值,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李厚泽先生著作《由巫到礼,释礼归仁》,说得是中国文化,这八个字,其实也是对各个企业历史的高度概括。“礼”,是制度,是管理,“仁”是愿景、理想,关于公关,妙在一个“释”。
仁对内,也对外。“释”,其实就是沟通,不管强制输送,抑或是点滴印记,总之是要让人记住你,接受你,喜欢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关,对内是价值观输出,对外是基于价值观的市场与品牌输出。
公关,公共关系。不是简单地说,与媒体沟通,发布稿件,或是所谓危机公关…这样理解,的确没错,但把公关想得太低,太设限。
最近强调所谓公关不重要了,或许是现状的写照——但公允且直白地说,是传统意义上的PR范式,不再重要。传统意义的范式,总裁办、市场部门或PR部门,对接公共中介,公公中介也就是所谓的媒体。这是工业革命加传媒革命,社会分工带来的必然范式,当然,也是现阶段大多数公司所设定、接受的模式。
但抱歉,传统的PR范式,已经不管用了。微博、微信等社交产品,个人的影响力的扩大,随之而来的,还有经典媒体式微,媒介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家都习惯将公关割裂,与市场、产品、运营等等分而叙之,如此基础上,探讨公关重不重要,便是本末倒置。公关其实,一直都很重要,并且,它并非工业流水线一般,可以与企业各个环节割裂开讨论。说到底,做企业,必须重视公关,而不是传统范式的,发稿,发稿,再发稿,然后偶尔灭火。
一家企业,兴衰存亡,并不是在公关,而是整体。同理,公关其实就是企业本身,不能割裂开,企业始终是产品、运营、市场、品牌等环环相扣,不宜脚痛医脚。
公允地说,公关人士,其实是想着CEO的事,拿着临时工的工资。的确如此。
业内很容易产生错误认知:腾讯公关差,不做公关,阿里公关强。其实不然。
腾讯的公关,其实很强,因为它有一个个强大的产品,腾讯公关差,其实是传统公关差。但实际上,这家公司才是中国公关能力最强的企业——腾讯公关强,强到,它并不需要做太多,便能掌控舆论,做最小的事,效率最大化,因为它有一个又一个超级媒体。 腾讯对舆论的掌控,是无形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中国媒体,无论大小都要受制于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何况所谓自媒体风向也滥觞于此,媒体始终是附生性行业。
顺风尿,尿一丈,逆风尿,湿一鞋
不管腾讯是否将张小龙高挂神坛,不管腾讯新闻如何震慑,腾讯始终占据舆论主动权。这也是支付宝春节红包战的“失败”之根源——“腾讯+央视”,是1+1大于2,“支付宝+央视”,再好的策划,如何的稿件输出,数据上如何优势,支付宝都将在朋友圈落败于腾讯。而和菜头与阿禅,两篇稿件,只不过是药引,扯线的木偶。
腾讯公关,其实做得很好。
如Pony的个人形象与企业级别的形象,都足够正面,低调。如张小龙,在和菜头以及无数媒体追随下,一篇知乎贴,便顺势将他推向中国产品经理殿堂级神话。当然,这一切,一切都建立在腾讯公司顺风顺水,有QQ又有微信的前提下。
腾讯公关做得好,在于,它在这两年将此前的愿景从抽象,指向不明,变得更为具体——“最受人尊敬的互联网公司”,这是没有任何指向的,现在,腾讯只做“内容”与“连接”。这个层面,不仅在公司,也在业务,也在战略。
公关,不只是发稿
腾讯公关做得好,做不好的是,其实经典意义上的PR。仅此。
公关背后,其实就是利益之争,映射的是市场。
风口浪尖的企业,做的虎口夺食的生意,必然引来舆论层面的围剿——媒体是附生性行业,它始终要为一部分利益代言。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在过去一年,在舆论层面受到前所未有压力的原因所在。增量市场,暂时的各自跑马圈地,偶尔街头喋血,相忘于江湖,但存量市场,便是你死我活的竞赛,于是各自明刀暗箭。
利益,分两块,能够看着见的与够不着的。看得见的,分一杯羹,够不着的,那就呵呵。
阿里做的生意,与交易相关,是个充分竞争的产业,涉及太多利益,自然需要硬桥硬马。反映出来的,也是它在舆论层面的硬派,以及相应的舆论反击;腾讯做的生意,抱歉,它在社交上所向披靡,这块利益,断难染指。所以,我们看到了,阿里一次次陷入到各种舆论风波中,而腾讯,除了少数部门,少数业务,其实都是波澜不惊。 同样的,京东的公关做得好不好?一方面,它做得好,对标淘宝,只要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它便能一次次获益;另一方面,它做得不好,自营业务与小的零售商虎口夺食,更要为了维系自身,对供应商管制以账期,自然要受到拷问。
不要妄想,一家企业大家只说你好话。
事实上,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害怕的不是被反对,而是被遗忘
公关,真正的公关,其实应该上升到品牌,乃至企业战略层面。不要把公关做成写稿,出稿,灭火的一个职能部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应该与企业战略、运营、品牌、企业文化等等衔接,紧密配合。因为,做企业,其实就是要占据人心,入驻用户脑海。
举个例子吧,Uber在中国,近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从司机性骚扰,到车祸赔偿风波,这些事件爆发后,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归结说,优步中国公关做得差。因为,公关被限制了,也是被背黑锅了。
性骚扰,根源在于,这家公司企业文化,它的系统其实是倾向于司机友好的,奉行“海盗文化”。它在中国市场的推广,“Uber艳遇”为这个埋下伏笔。至于车祸赔偿风波,其实也是根源如此——只有邮件投诉,没有客服电话,如此其实运营层面的弊病,而不是公关能够左右的。
公关,其实就是企业经营的精髓之一,说到底,就是“愿景”、“愿力”,设定好目标,聚人散财,再聚更多的财与人,再一次次的能量释放,向下一个目标。
国外,如Google,它是真的将公关,溶于企业经营的无形中,说到底,Google也是个卖小广告的公司,但卖广告之余,它有足够伟大的“愿景”,如AI、如潮汐发电等等,赋之以“不作恶”的价值观姿态,最终成就了当下的伟大,以及市场足够预期的认定。
国内其实也有很多公司,如此。譬如乐视。它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是产品,也不是经典层面的PR,而是公关——这是一家典型意义上的A股公司,擅长市值管理,将市值管理与产品、投资等紧密衔接的企业。
不要笑话乐视这家公司如何如何不够优雅,如何如何奇葩,如何匪夷所思,但它其实牢牢占据印记在某一部分群体的脑海中。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公关很重要,“由巫到礼,释礼归仁”,对内对外的“成礼”,对外或对内的“释仁”,都需要公关,当然,并非经典意义上的PR。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求仁得仁。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