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促进了网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网络来购买生活用品,家居等等,一时间,包括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亚马逊商城、国美在线等的电商平台都成为了大家网上购买的首选。电商收益的增加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趁,电商诈骗数目和电商交易欺诈比例也在提高。
上次小编看到一则新闻,就是某电商平台在销售电视的时候,将往常电视屏幕尺寸标注的单位“英寸”标注为“寸”,买家在购买大屏电视的时候,发现这个网站上标注的是“寸”,于是,一口气下单,购买了3台标注为“60寸”的3D电视,总花费了6.5万余元,等到收到货后,买家用尺子测量电视屏幕的对角线,才发现以寸为单位衡量的话,就相当于只有45寸。
这行为就是属于商家欺诈销售,商家标准的尺寸不准确,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三倍赔偿的原则,判定消费者返还三台电视购机款的三倍,总金额高达20万元。当然了,消费者需要将购买的3台电视退回给商家,商家也要将购机款同时退回。
那么,在我们维权防范欺诈的同时,我们首先重点要了解,电商欺诈类型有哪些呢?
欺诈类型不仅仅只是信用卡支付欺诈。犯罪分子变得更加狡猾,他们使用盗窃来的银行账号信息,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脑上的恶意软件登录网上银行,进行欺诈性支付。
身份盗窃
电商中最常见的欺诈类型是身份盗窃(比例占71%)、“网络钓鱼”(66%)、和账号盗窃(63%)。信用卡是主要盗窃目标,因为骗子进行无卡交易非常方便。
骗子通过获取姓名、地址和邮箱、以及信用卡账户信息来盗取他人身份。用别人姓名和信用卡账号在网上下单购物。“网络钓鱼”就是用欺诈网站、邮件或短信骗取个人信息。另一种诈骗手段是网址嫁接,当消费者点击一个网站时,会直接被导入到另一个欺诈网站上。通常,这些盗用的身份信息都是用来进行欺诈性交易——大部分情况下,账号中的支付信息已经被盗走。
商家欺诈
商家欺诈就是小编上述讲的那个案例,产品标价很低,但是收到付款后不会发货。这种欺诈类型也存在于批发商中。没有具体针对哪种付款方式,但肯定是属于买方无法申请自动退款的类型。
跨境交易欺诈
跨境交易欺诈其实是最难的,因为缺乏统一的市场交易规范机制、语言障碍、以及将货物跨境发往单一客人的复杂流程、跨境交易量不断增加、都让跨境交易欺诈更加难以防范。
友善欺诈(Friendly Fraud)
这种欺诈方式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友善。消费者在网上订购产品或服务,用信用卡或借记卡付款。然后声称信用卡账户信息被盗窃,要求退款。他们获得了退款,但是也保留了商品或服务。这种盗窃方式多发于服务行业,比如赌博。温和欺诈也经常与再发货连在一起。骗子用盗来的支付信息付款,但是又不想货物直接送到自己的家庭地址。相反,他们通过盗用信息下单,然后由中间人(信息被盗用者)退货给骗子。
联属欺诈
Affiliate Program,是一种国外流行的互联网营销模式。联属欺诈有两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联属(affiliate program)会员通过制造虚假访客量和注册数据来骗取非法佣金。
三边欺诈
三边欺诈是通过三点来实施的。第一点,注册虚假网店,低价提供高需求商品,还有其它一些其他吸引人的条件,比如下单后立即发货。这个网店用来收集消费者地址和信用卡数据——这是它唯一的目的。第二点,利用从别处盗来的信用卡数据和客户名称去真正的网店下单,然后把收货地址填在自己假网店下单的客户地址。第三点,再用假网店盗取的信用卡账号购买其他产品。这样,订单信息和信用卡账户之间很难追查到有什么联系,从而导致欺诈难以发现,容易给卖家造成较大损失。
不同销售平台欺诈
欺诈方式根据销售渠道进行变化,而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实现多渠道销售让欺诈预防难度更大。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的欺诈交易,比较容易成功,因为人们的防范心理很轻;接着是移动端交易和自主站交易。
一般来说,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群体,和商家之间的地位往往并不太平等。上诉案例以消费者胜诉,其实也反映了目前消费者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作为消费者,大家在购物的时候,需要留心各种细节,当遇到违法的事情,一定要充分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