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酵,内容电商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内容电商,顾名思义,就是以内容作为切入点。长江后浪推前浪,可以这样说,传统电商的时代即将结束,内容电商消费生态正在形成。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内容大潮之下,巨头们都在布局,阿里的“微淘发现”,苏宁青春社区频道,京东发现频道等等。为什么大家对“内容电商”的反应如此强烈?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一一道破。
内容电商的兴起是有价值的产品难以跟消费者进行匹配的结果
根据长尾理论,头部商家瓜分了主要流量的20%。内容电商的出现,让小店有了出头之日。2、对于自媒体型电商来说,自媒体聚集大量的圈层粉丝,商品转化率会非常高,如何变现是自媒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3、对于大型平台来说,流量红利销售,一些网店成本甚至超过了线下的店铺成本,而且电商卖家数量大爆炸,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随便搜索一款产品有的会出现上千款同类产品。4、除此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中国市场进入消费升级阶段,成为买方市场,需要内容来承担“需求创造”的任务。举两个例子来看“内容电商”的力量。小红书是从海外购的社群app演化而来的,创办于2013年,开始以分享了购物达人的购物心得,迅速了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因为女性只有两种,一种是非常爱购物的;另一种是及其爱购物的。当这群“生物”以追剧的心情看购物心得,那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凭借优质的社群运营,海量的UGC,一年之后,小红书就从社区自然而然地开始做跨境电商,完成了商业闭环。仅仅过了6个月,销量就突破两亿!
内容电商和传统电商的购物逻辑有什么不同?
比较和选择
因为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选择成本,因为选择一件东西实际上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东西。所以当我们在一个平台购物的时候,会经常陷入选择困难症,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付出了隐形的选择成本。消费者在越多产品中就越容易迷失,作为商家,商品如果不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将会淹没在浩瀚的产品大潮中。
感性和理性
“内容电商”的模式下,消费者的思想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被单向“侵略”的状态,很容易对器物产生戏剧性的情感。在思想被侵略的状态,人不会再想去找同类的产品进行数据对比,只有对当下的产品喜欢不喜欢的判断,这样的抉择带来的转化率就会比较高。比如飞机,现在仍是人们心中最危险的交通工具,可实际上数字告诉我们坐飞机发生事故的几率比被雷劈死还要小三倍。
“内容电商”这么好,它会不会是个大坑呢?
一、没有稳定性
我们清楚没有稳定就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内容电商恰恰此中的代表。虽然传统电商靠爆款低价的手段吸引流量被讽刺为“毒苹果”,但内容电商却缺乏这样一种可以随意控制流量的机制,因为一个内容能不能带来广泛的传播,是不可预知的,机会主义成本很高。
二、没有办法统一标准
“内容电商”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没有稳定的头部资源和统一的产品方案。不管是UGC还是PGC模式,都无法在内容二次传播的时候保证产品属性上的统一。
三、信任被掏空
内容都是由故事组织串联起来的,故事往往都带有情怀,情怀都很感性,感性就容易把产品夸张化,尽管消费者当时被感性冲昏头脑买下产品,可这种感情消散掉的时候,产品的物理属性能不能支撑当初消费者的信赖就很难断定了。
四、供应链的不稳定
罗辑思维策划人脱不花说:“内容电商往往死于供应链”,因为如果供应链系统不够强大,一旦被传统电商警觉动了自己的利益,会立刻给内容电商“断奶”。
况且当消费者第一次是通过“内容电商”的渠道购买某款产品后,下一次就很有可能转战淘宝了。
自媒体性质的电商直接卖货并不是一件明智之举,即使是达到一定粉丝数量之后直接卖货仍然存在较大风险,“一旦涉及卖货就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链条长且复杂,对于一个自媒体或内容创业者来说,很难去关注链条上每一个环节。”
小编:内容电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要想有很大的发展,必须要保证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要保证产品和内容的个性化融合。不然即使阿里和京东等电商巨头齐齐发力,内容电商未来的道路也是很坎坷的。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