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电商风头正旺。借着电商的东风,微信朋友圈上也在上演着一场商业营销大战。
小编多年没联系的朋友,最近频频向小编抛橄榄枝,刚开始两人聊得甚欢,没想到不一会儿那人就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了,小编实在是无语……
不仅如此,在微信朋友圈经常会看到一些消息,以为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结果可能会在不知不觉偷走你的信息和财产。最近,苏女士就遇到了一件糟心事——2000多元被骗了。
事件回顾
近日,苏女士在网上发了一张帖子,该帖子称通过一些微信公众号上的宣传,添加了自称是“减肥瘦身老师”个人微信号,被劝说购买了号称是私人定制的2000多元的减肥产品,发现无效后无法退款。此贴一出,再次将微信朋友圈推到了舆论的风口上。
众所周知,减肥产品、面膜、化妆品等,可以说是微商在朋友圈最喜欢售卖的产品。类似于苏女士这种在朋友圈购买减肥产品遇到的骗局和维权难,也已经不是新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特别是电商发展到今天,利用社会社交网络来做生意,已经成为当今商业化的常态。如何有效的对朋友圈乃至微商群体进行监管?
我们把在朋友圈售卖产品的主体简单的进行了分类:一种是有合法证照的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这类主体虽然在朋友圈平台销售,但因为具有明确的法律身份,是可以纳入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范畴的,针对这一类型的问题,治理方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简而言之,就是在法律上要明确责任主体。
另一类则是个人销售,从法律形式来说属于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当下出问题比较多的也是这种类型。例如苏女士。很多消费者在遭到欺骗后会找互联网平台维权,这种事后维权比较难得到法律支持。因此,对于这类交易,法律上怎么定性,事后怎么追惩,还需要更多的讨论来界定。
针对微商所引发的这些问题,呼吁加强监管的声音越来越多。不过也需要看到的是,微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种新的销售方式,给很多年轻人提供了低成本创业的机会,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反观今天的朋友圈,问题频发的背后,不要一味的指责法律监管的缺失,消费者是不是也该多一些防范,别盲目听信朋友圈的“宣传秀”,先把好自己的“第一关”,相信并不难避免被骗。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