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编发布了一篇《QQ和微信用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的文章,主要讲目前有些QQ或微信的用户因意外不在了,而亲人因为其QQ或微信内有他们的美好回忆,想要获得其账号密码,可是被腾讯拒绝了。因此,出现QQ、微信、微博以及百度贴吧等社交账号继承权的问题。
对于像QQ、微信等社交账号的网络虚拟财产,并没有相关法律明确的司法解释。主流的观点是依照《继承法》,对具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不可继承,如个人聊天工具QQ、MSN、网络ID等。
然而目前还有比QQ这些社交账号继承权更棘手的问题: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上的钱该何去何从?近日,就有网友表示了这样的担心,“我支付宝有7万多元,微信有2万多元,如果我哪天突然意外死了,这些钱会被怎么处理(我的家人并不知道这笔钱)?”
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经济的深度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把资金放到网上。这种网络财产并不是像游戏装备等纯粹意义上的虚拟财产,而是真实的财产。事实上,互联网公司一般都规定如果长期不使用的账户会被注销,就意味着个人的网络财产很有可能被“充公”。
难道这笔钱就此休眠,成为互联网公司的财产。当然不能,互联网公司没有权利、更没有资格拥有这笔钱。
其实,实体银行也是存在这种“人没了钱还在的”情况,但其有应对机制。例如:每年银行都会有一些“休眠账户”,账户内都有或多或少资金,有的账户有第二联系人,银行可以联系第二联系人,或者允许当事人的亲属拿着银行卡来查询。
网络平台也可以照此法子解决“休眠账户”问题。
业内人士建议:“账户内超过一定的金额,平台提供方应主动联系当事人,或者定期公布。”即对“休眠账户”应建立定期公布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公开查询制度。在实名制下,“休眠账户”对应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账户一般都与银行卡相连。互联网公司应该允许并且支持账户主人的亲属凭借一定手续进行查询。如果查出“钱还在”,应通过一定的程序及时返还。
瑞士的银行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都知道瑞士银行向来以严格保密制度闻名。令人意外的是今年上半年,瑞士立法机关修改了有关银行内“被遗忘”的资金的相关法律条款。瑞士银行为此打破“保密”制度,在网上公布了一份约2600人的名单,希望为那些“遗忘的存款”找到主人。这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值得银行、互联网企业学习。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有支付宝、微信零钱、余额宝、财付通等移动支付或是理财的账号,而这种“人没了支付宝还在”的情况并非不存在,未来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这一问题。不管是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还是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角度,政府都应该从立法层面上重视这一问题,互联网企业也应该早对此问题做出相应的应对机制。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