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之际,蚂蚁金服上线了防骗知识库“安全课堂”。蚂蚁金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的特点和需求,精准的向用户推送防骗信息。“安全课堂”涵盖了当今主流骗局,并得到了网信办、公安部、运营商、安全公司、高校教师学者以及众多行业生态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为网民提供网络安全的服务。然而面对犯罪分子越来越精准的诈骗方式,“安全课堂”防骗知识能否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还需时间的验证。
精准诈骗,清华教授都难以抵挡
周一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暨第六届上海市信息安全活动周上,电信诈骗成为活动的讨论重点。在开幕演讲中,复旦大学教师杨珉以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清华教授被骗”为例,对电信诈骗进行说明,还透露了该案件许多细节。
据了解,被骗的教授是买房后,个人信息资料被泄露,回到家中就接到找电话,电话中骗子能够说出合同编号,甚至是交易中的很多细节信息,骗子都能说的头头是道。骗子以教授漏缴各种税款等进行恐吓威胁,最终一步步走入陷阱里。
央视还原徐玉玉案件的骗局
徐玉玉事件自案发来,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全部归案后,日前央视记者对犯罪分子进行采访,骗局的完全还原,如同解剖麻雀一样,向人们展示了实施诈骗的信息怎么来的,用什么电话与受害人联系沟通,如何诱骗受害人查询银行账户,并向指定的银行打款的。
无论是清华教授案件还是徐玉玉等其他电信诈骗案件,信息、电话卡、银行卡,始终是构成实施电信诈骗不可或缺的三个关键因素。
三大运营商强制实名,能否有效整治电信诈骗
日前,北京移动、北京电信、北京联通三家运营商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的公告》,表明新入网的用户必须进行实名登记,老用户没有登记真实身份信息或是不全的,需依法进行补登记。从2016年10月15日起,未实名登记的手机号码将会被依法限制通信服务,即对所有非实名电话用户双向停机。
双向实名制就是打电话双方必须实名,没实名无法打进也无法打出,不知道能否对电信诈骗的工具之一电话卡进行遏制,使犯罪分子没有诈骗的渠道。
诈骗需全链条整治
电信诈骗从上游的信息泄露,到下游的各种诈骗术,作案者经常是跨省作案,对其打击涉及的权责则隶属于多个部门。基于此,有必要建立跨地域、跨行业,协调联动、快速一体全链条的打击机制,形成全国范围内无缝的打击网络,避免小范畴的单打独斗。
全链条治理、多系统共治之下,着力堵住信息泄露的口子,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上游”制作木马病毒、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下游”非法买卖银行卡、利用POS机套现获利等违法犯罪,实施全覆盖追踪、全链条打击,在遇到诈骗案件迹象的情况及时组织电信运营企业和银行金融机构快速拦截、封堵、查询和止付,对诈骗先冻结财产再查办案件,才能彻头彻尾地摧毁这类违法犯罪的“黑产”体系。
要全面清除电信诈骗,需要上至政府、公安部门、运营商,下至企业、用户的共同努力,任重而道远。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