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之为海淘的跨境电商,基本上有三种的模式:电商直接采购、个人直邮、从保税仓发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新政在4月8日开始实行。政策公布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动静,甚至引起了一阵海淘“恐慌”。
中国商务部的网站消息称,为稳妥的推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B2C)监管模式的过渡,经商务部的有关部门同意,上述的过渡期进一步延长至2017年底。试行半年的跨境电商新政迎来了新一轮的延期。
关于为何延期?一位企业的负责人透露:2个月前,他们迎接了包含商务部在内的多部委团队实地调研。由于对进口零售跨境电商定性的问题上,依然未能达成一致,最后的结果是再度延期。
新政的延期,让企业松了一口气。曾经在全国首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保税进口模式”的河南省进出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徐平,几个月来持续与各部委积极沟通,终于迎来了这一成果,略微松了一口气。
她表示:“这不是一个部门能做到的。这是好事,国家给予了更大的过渡空间,但是还没有达到行业的预期。”
海淘新政“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海淘新政,外界最关注的是税费问题,即原来海淘按照行邮税且有免税额的模式缴税,如今则全部变成了新的税率。这固然给海淘企业增加了一定税收成本,但事实上新政条款中对于海淘企业最致命的打击是通关单制度,这项措施被很多电商企业称作“通关单绝境”。
通关单问题不仅造成了电商大量货物无法进口,也直接影响到很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保税区的进口单量。曾有媒体报道,因跨境电商平台无法提供“通关单”所需的资质、单据证明而大量商品无法进口,各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进口单量出现锐减。在4月8日至4月15日之间,郑州、深圳、宁波、杭州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单量分别比新政前下降70%、61%、62%和65%。
虽然新政的发布,让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全行业一度面临“熔断式”的严峻考验,跨境电商企业的交易额部分遇到了“滑铁卢”。但这半年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行业正在逐步适应新的政策。跨境电商未来,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合作,以形成长期标准运营模式?徐平说,未来争取的结果是,必须将进口跨境零售(B2C)模式,定性为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零售),而不是一般贸易。“现在是介于两者之间,模糊不清的角色。”
无论如何,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坚定地看好中国旺盛市场的需求。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