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过去的一周,国内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纷纷推出“无现金”活动。正式将“无现金”搬上台面,应该是微信2015年推出8月8日为无现金日。今年,微信依旧沿袭往年做法。
而支付宝一改常态,今年抢先在8月1日-8日期间推出“无现金城市周”。然而,这个“无现金支付周”引来了央行的约谈和紧急发文。
央行:宣传中禁止出现“无现金”字眼
近日,央行总行对各分支行下发通知称,最近一些地区推进的无现金支付方式,与蚂蚁金服等合作创建无现金城市等活动,其中的一些宣传主题和做法干扰了人民币流通,社会反响较大,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误解。央行要求各地抓紧行动,依法对不合适的提法、做法进行纠正和引导。
据了解,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公关部负责人,告知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提出三点要求:
一、在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去掉“无现金”字眼;
二、撤掉所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
三、公开告知参与商户不得拒收人民币现金、尊重消费者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此外,为了得到其他政府部门的配合,央行武汉分行还致函武汉市政府,提请政府部门在宣传“无现金城市周”活动中慎言“无现金城市”,协调当地工商部门对以“无现金城市”名义拒收人民币现金的经营行为进行管理或处置,确保人民币在武汉地区正常流通。
“无现金”被禁,导火线竟是商户“谢绝现金”
为了加大消费者对无现金支付方式的选择,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投入巨资,以鼓励金、代金券和返现红包等形式,鼓励消费者在线下消费时使用移动支付。互联网两大巨头在高调宣布推广无现金支付活动的同时,央行也在密切关注并跟踪事态的发展。
此前有媒体报道,珠海一家面馆因只接受手机支付而“谢绝现金”,被央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
央行珠海支行方面表示,“谢绝现金”的做法属于拒收人民币情形,是一种违法行为。消费后用任何一种电子方式支付都是可以的,但不可以拒绝现金支付,目前各种电子支付方式对现金使用有较大冲击,该面馆现象为新生现象,尚未有具体的法规进行惩处。
在7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央行2017年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明确提出,“对社会上片面强调非现金支付的行为,要加强宣传引导和规范”。
央行的约谈和舆论的压力对蚂蚁金服产生了影响。蚂蚁金服已将“无现金周”的说法改为了移动支付“黄金周”。
“无现金”概念不科学,还是制度落后于现实发展
关于“无现金”概念,中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近日撰文表示,强调“无现金”,不但已经出现拒绝现金的行为,也容易让普通老百姓误以为现金会消失了。以是否使用现金为标准,通常可将支付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因此,下一步应该少用或不用“无现金”字眼,改用“非现金”支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及《中华人民币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一位研究央行政策的资深分析人士表示,按照上述法律,我国的法定货币就是特指人民币纸币和硬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实际是用人民币存款来支付。而存款是一种金融工具,虽然作为货币来统计,但是本身并不是法定货币。
也有声音认为,2000年出台的《人民币管理条例》中的部分规定已经落后于现实发展,目前人民币作为货币的定义范畴,已远远超出纸币和硬币等现钞的概念,电子货币也应算是广义现金的一种形式。
不过,截至目前,央行未就非现金支付的争议公开做出法律意义上的解释和官方说明。
“无现金”路该如何走?
移动支付的推广与普及,出现商户拒绝消费者使用现金支付的现象,实际上是支付商家片面追求强调无现金支付行为的扩张,未对商户与消费者进行正确宣传引导和规范导致的。
那么无现金路该如何走呢?
中国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称,在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将继续共同存在。因此,在非现金支付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肯定非现金支付的意义,加大支付结算知识普及,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宣传推广,让更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由公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与此同时,下一步应央行牵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等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支付基础设施,规范发展支付服务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逐步提高非现金支付结算比例。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