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2018洪泰春分大会上,俞敏洪压轴演讲,俞敏洪谈到在读书过程中发现自己丢失了两项重要能力,于是他想办法找回它们;他还很少见地分享了自己的投资心得,基金、投资人的未来品牌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也谈到了如何打造一块金字招牌。
以下是洪哥演讲,全文不到3600字,7分钟即可读完。
“学习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
今天我更多是来学习的,演讲的专家教授,大部分是我跟泰哥的老朋友。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的感觉。
每个人不管什么年龄,都要认真学习,自己的知识、智慧、见识、洞察、远见才能不断更新换代。今天我发现洪泰自己的团队,讲的内容相比过去有了一种全新感觉,对每个领域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有深度。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成长就是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切入的。这个过程就像网鱼一样,把对你有用的大鱼留下来,脑子里建一张信息网;光有这个网还不行,还要不断在高度和深度上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智慧。
今天我想讲的主题之一,就是关于学习。今天这个社会,学习变成了每个人的必修课。这跟20多年前创立新东方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原来一个GRE、托福课程可以连续五年不备课,甚至可以选择把所有教材忘在家里,一堂两个半小时的课我依然能够一字不落地全部讲完。
但是,今天永远不可能了。信息每天都在更替,互联网还没弄懂,移动互联网就有了,移动互联网还没懂,区块链又来了。所以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不得不学习。
这对我和泰哥也是一样。原来我一年读书比较多,100多本,随便翻翻的书有200本以上,每年进入我书房和进入我办公室的书大概加起来会有2000本,根本来不及读。
读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得到一些知识,却很容易失去两个能力:一个是深度思考的能力,没有对任何一个主题进行深度思考;二是,通过深度思考来映射自己做事情的能力。
为什么大学每一门课都要考试、让你写论文?就是为了加深对老师所讲的思想模型的认识,最后能很自然地应用到自己对事物的判断上去,或者应用到你自己对于你所做事情的指导上去。后来发现每年读这么多书,最后这个指导是没有的,没有任何一个概念背后所隐藏的思维习惯深深植入到你的大脑中去。
我在今年2月想通了这个问题。今年我仍然会翻200本书,但会用原来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时间翻完。剩下的时间,我做了两个要求:一个,在某些有用的领域做深入研究和挖掘,必须跟我们相关,比如洪泰、新东方,今年我定的方向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比如上午区块链演讲我一点不陌生,从过年到现在我读了五六本有关区块链的书,跟四五个专家探讨过区块链,只有深入了才能发现机会,这个知识才能应用到你所从事的事情上,才能接上轨。
另一个,只从实用角度学还不够。到我这个年龄,需要不断提升思想,把生命、生活各方面要想通。尽管我读过王阳明全集,但没有想过他的体系跟朱熹的以理学为核心的体系,以及知行合一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专门研究了王阳明,到现在读他的书籍有四五本了,真的有很多体会。这种深度的学习对我来说就有可能在学到一定程度以后,会使我,按照王阳明的说法,叫“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就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今年还有一个重要体会是,现在绝对不能一个角度看世界了。前两天两个小年轻说,俞老师,你玩抖音吗?我说我不玩。后来我上去看了,90后、00后,对生命的状态、对玩儿的状态、对文化和传统的诠释,让我对中国年轻一代文娱的倾向真的有了很多不同的感悟。其实,我们往往是沿着自己的眼光单一地去看这个世界,很难从多角度、多年龄层去看这个世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从一条道走到黑,直到最后发现这条路其实是错的。
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机制,自我保护机制最大的功能是排他,既排除别人靠近你,也排除别人的思想靠近你,更加排除某种新的倾向把你原来那套体系替代掉,因为太依赖这套体系了。
我自己的经历和对于事情的决策,体会是两句话:最终决策之前,一定要审慎思考,包括某个项目要不要投,要非常认真审慎思考。光凭自己思考是不够的,你还要不断询问,或者讨论,和相关领域、相关研究的人讨论。
“把钱投进去就要负责到底”
现在世界最忌什么?就是你的封闭。这两天我跟一个新东方管理干部辩论,他一直认为自己坚持的东西是对的,但所有人都认为他可能不太好沟通。
当一个领导态度很封闭的时候,不会有人给他提意见,因为提的意见都会弹回来。慢慢周围人什么话都不会跟你说,如果你还有利用价值的话,就一直对你说好话。因为说好话,你才会摆脱这样的态度。一旦这样,那些能使你产生更多智慧的路径就全部被屏蔽掉了。
所以,我对自己的警告是,当听见任何建议或意见,哪怕是会得罪你的,你都不能有封闭的、抵抗性的态度,而要去吸纳、接纳,在任何一个重大决定之前,都要不断听取周围人的建议,但一定不要产生刚才宁向东所讲的“过度承诺”机制,因为你说了这件事情能做好,所以不做就丢面子,于是你就坚持做下去。这对我和泰哥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的一个决策可能少则几百万进去,多则几个亿进去。
但另外一个要素也特别重要,一旦决定某件事情要做,除非这件事情有明显问题,否则,你就只能坚持做下去,不然损失就很大。这个不是宁向东说的“过度承诺”,而是你往下做的事情不仅是遇到困难,这个困难不仅仅是某种财务上的困难,更多是决策上的困难,或者是周围环境带来的压迫,使你怀疑,是不是这件事情我真的做错了。
我说一个例子。尚德也快上市了,它是做高自考培训,高自考在中国是一个隐形大市场,现在参加高自考的人数接近六百万。这六百万人可以连续考十年,今年考一门,明年考一门,加起来符合大学毕业标准,最后拿到本科文凭。
尚德做了一个转型,最初它在线下做培训,后来把线下培训都关掉了,转到线上,要做大量转化营销工作,一年4个亿收入,但是要花6个亿。尚德的老板叫欧蓬,新东方跟他谈投1.5亿,在可预设的将来,这个公司2-3年不盈利的,意味着要持续投入。我说投了以后,我们能不能一起改造公司?他说可以,我相信你,俞老师。
我跟他说,教育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老师好;第二,教育体系好。所以现在先别把钱花在营销上,先花在老师身上,把教育体系升级了,建在线学生体系。后来学生发现系统使用越来越方便,这时候就可以花钱推了,投入营销经费。
这时候卖出去的东西就不怕了,一个老师对5万人讲也是讲,对50万人讲课也是讲,因为是在线,可以不限制学生加进来听讲。学生来得越来越多,成本会越来越低。两年半时间,它的营销成本从原来的85%下降到25%。2017年财年,总收入25亿,利润3个多亿。
大家发现了吗?就是公司要帮着它成长的。当时如果新东方投进去1个多亿就不管它了,我估计根本就没有今天。投完了要管,要不断沟通。我们洪泰有投后部,但投后不仅仅是投后部的事情,投资经理们把这笔钱投进去就要负责到底,因为这既关系到你的荣誉,也关系到洪泰投资的成败。这不是一个投后管理部能完成的事情。所以,一旦决定投进去,就要坚持把这个公司弄好;直到最后,确实有的公司实在没办法,我们再放弃,也不晚。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第一,我觉得未来募资这件事情会越来越困难。因为大家知道,由于银根收紧,政府的母基金也好,其他母基金、LP也好,钱越来越少;而民间资本以前已经大量投入了,所以民间资本相对来说总量也在减少。但,一旦拿到钱,未来高质量的公司,或者高质量项目反而越来越多。
“让项目自己说话”
大家知道,现在项目拿钱比原来困难多了。意味着项目一旦能够存活下去,还有人给钱的话,成功率会更大。
所以洪泰做两件事:第一,我们一起努力,尽可能募到更好的资金;第二,这是一个相互关系,我们在座的每一个投资人已经不再是把钱投出去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了,投的项目必须倒过来支持我们募资。也就是说,当我们把投的项目拿出去给大家看的时候,根本不用我们说话,别人会觉得我们投的公司实在太好了。比如说金城现在做的文娱投资,投了一些不错的项目,他要重新再募文娱基金的话,就相对容易,为什么呢?因为项目本身在说话。
第二,未来,投资基金的品牌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这次洪泰和新东方的教育基金,这个基金我们募15亿,新东方掏5亿,基金募资相对来说容易一点。到外面去跟别人谈的时候,对方会认为新东方在教育领域是老大,就意味着新东方做这个基金,至少不会太离谱。但这实际上是新东方做的第一个独立基金,根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洪泰的品牌现在是有名的,这个有名更多是我和泰哥到处去讲,到处去说。再加上我们投了一些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带来了一定名声。往后,我们洪泰品牌更多要用项目说话。就是当我们项目响当当地扔出去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基础。我告诉LP,我们一个项目把新东方过去三年投的钱都挣回来了,你愿不愿意加入?洪泰已经有了三五个这样的项目,我期待接下来成绩更靓丽。
洪泰已经三年多历程,是时候有一个成长的路径指导,我总结为以下几个:第一,洪泰要开始学会沉气静心;第二,修炼内功;第三,摒弃浮躁;第四,要品牌赋能,未来要用品牌讲话,使我们洪泰做事情更加有说服力;最后,洞察未来。最后这点我觉得洪泰做得特别好,认真研究自己的领域,把未来看得很透。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