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移动支付取代现金和银行卡成为人们购物消费的主要支付方式。毋庸置疑,移动支付的诞生为人们带来无法言喻的便捷,即便如此,但伴随而来的支付诈骗手段却让用户们苦不堪言。
据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遭遇网络诈骗的比例高达59%。这个年龄段的人遭遇诈骗后,向银行挂失并报警的比例不足3成,他们遭遇损失的比例也最高。而让人意外的是,在遭遇网络诈骗的群体中,20岁以下遭遇大额损失的比例是27%,在所有年龄段中排第一,比总体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20岁左右的人群,对于技术和安全的操作方式方面关注度偏低,在使用网络应用类账户时,信息泄露概率比其他人群高。
据悉,在遭遇诈骗受损金额方面,损失5000元以上的占比9%,损失在500-5000元之间的占比21%,而70%的人损失金额都在500元以内。
然而,据调查发现,超6成用户之所以被骗是因为习惯性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个人信息和支付账户面临安全威胁。例如:随意扫码、删除手机应用程序时不解除银行卡绑定、上网时随意填写真实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以及习惯性点击短信或邮件安装不明文件等。
其实很多诈骗事件是由于个人生活中的坏习惯造成的,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下面JA就列举手机用户10大坏习惯,这些习惯或将让你的钱财丧失殆尽。
1. 不设手机屏保密码:一旦手机丢失或被盗,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必将暴露无遗。
2. 跳过软件用手机浏览器购物:在用浏览器购物时容易出现钓鱼网站,保险起见,最好到软件中支付购买。
3. 应用程序退出不彻底:一些支付软件设有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若不彻底关闭,手机丢失或被盗将造成严重损失。
4. 蓝牙常开有隐患:蓝牙可传播病毒,他人可通过蓝牙间谍软件查看你的电话、短信以及替你拨号。
5. 随意连接免费无线WIFI:在公共场合经常可以搜索到免密的公共WIFI,然而部分公共WIFI总却安装了木马和钓鱼网站,专门盗取个人信息。
6. 淘汰手机不彻底删除私人信息:旧手机不经过处理就出售他人,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将轻易被人知晓获取。
7. 见二维码就“扫一扫”:街头、商品上以及网购卖家发来的二维码不可轻易扫,容易泄露信息。
8. 随意点击短信链接:骗子常常利用短信链接传播病毒木马,从而盗取个人信息和账户财产,切勿轻易点击不明链接。
9. 下载山寨软件:山寨软件常常会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因此如果想要下载软件最好在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
10. 在手机上储存重要信息:不要在手机记事本和备忘录总记录重要敏感信息,以防手机丢失或被盗后造成信息泄露。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