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的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我们的购物记录、聊天信息、职业履历,甚至个人财产状况,常常在未经察觉的情况下就被泄露出去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网站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加上黑客攻击和倒卖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与财产损失不断增加。
信息泄露不仅仅威胁到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2018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电信网络诈骗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已结一审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量同比增幅超70%!其中70.04%的案件涉及网络诈骗,有47.79%的案件涉及电信诈骗,有12.83%的案件电信和网络诈骗交织。
信息泄露渠道层出不穷
最近几年被热捧最多的技术,莫过于人工智能了。大数据将许多工作简单化,语音助手帮助处理日常事务,智能音箱为你推荐符合喜好的歌曲。不过在今年的 3.15 晚会上,人工智能的另一面被曝光出来:智能机器人拨打骚扰电话,用大数据分析隐私信息。
更让人担忧的是,机器人似乎知道你的所有信息:性别、收入、常用的 App。利用这些大数据,系统能推测出你有没有购房需求、找工作的需求、贷款需求,并且针对附近的人群精准“骚扰”。这些信息是从何而来呢?大部分来自你的手机。
在很多商场、便利店都有一种探针盒子,只要人们的手机 Wi-Fi 打开,它就可以识别出 Mac 地址,转换成 IMEI 号,然后和大数据匹配,得知手机号。这个所谓的大数据公司声称,他们已经靠着这样的技术获取了全国 6 亿人的信息。
另外,我们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需求,去下载和安装对应的APP。一般来说,APP安装完成后,往往会提示用户开放一些访问权限。有的APP需要访问摄像头,有的需要访问我们的位置信息,还有需要接收短信和拨打电话的权限。为了用户能够使用方便,这些性质不同的APP,需要访问不同的权限,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许多APP除了以上这些正常的权限之外,还会要求访问我们的通讯录,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大数据时代下我们要如何自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要谨慎对待自己的个人信息,做到随时保持警惕,不要下载来路不明的APP。同时在安装APP的过程中,也要看清楚要求开放的权限是否已经越界。如果遇到不合理的访问要求,我们应该要果断拒绝授权。
警方呼吁,广大群众要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一方面要妥善处理票据、快递单等单证,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一方面要提高警惕,未经核实,不要轻易向他人提供信息,也不要随意蹭网、扫码、点击网址链接、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等。一旦发生信息泄露或者发现可疑信息采集行为,及时拨打110报警并协助办案,共同筑牢信息安全防护墙。
面对种种信息泄露,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应用手机的过程中,多留一个心眼,不让所谓的“大数据公司”有机可乘。我国不缺涉及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但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因此除了消费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还需要行政部门加强监管。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