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订单锐减,人工成本大涨,工厂开机压力巨大
已是三伏天,蔡旭辉的心却如掉进了冰窟窿。这位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努力让自己保持热情,投入寡淡的生产中,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坚持,是蔡旭辉和他的同行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停工,则意味着失去客户,失去市场,继而彻底退出这个行业的竞争。
出口订单锐减,用工成本大涨,产品利润萎缩,企业融资困难,横扫全球的经济危机让中国纺织服装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脆弱者猝然倒下,坚守者仍在观望。
持续低迷的市场对本已饱受摧残的业界无异于雪上加霜,未来,让人难言乐观。
危机亦是转机,中国纺织服装业正站在一个调整转型的十字路口,新一轮市场洗牌已然来临。穷则变,变则通,不变则死。
频遭减持
今年7月13日,凤竹纺织(600493)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振兴实业公司于7月11日、12日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346.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5%。
一周后,7月18日,振兴实业再次减持公司股份1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5%。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移,2月27日至3月5日间,振兴实业还累计出售凤竹纺织股票27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
至此,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振兴实业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和集中竞价系统进行了疯狂套现,累计出售凤竹纺织股票40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而仅仅在2011年年末,振兴实业还曾持有凤竹纺织25.19%的股权。
与此同时,凤竹纺织的股价也从2月末的7元,一路下跌至7月12日的4.31元,其间跌幅高达38%。
凤竹纺织遭遇大幅减持,在上市公司中并非个例。
7月,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主要股东减持。而在被减持的上市公司中,纺织企业相对较集中。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家纺织制造类上市公司发生重要股东减持事件,且大部分减持集中发生在6月份之后,合计减持金额达4.1亿元。
对于上述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球经济危机让中国的纺织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出口低迷,内销不畅。较之往年,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尤为糟糕,股东对纺织类上市公司持悲观态度,减持也就不难理解了。
专家预测,下半年,纺织企业的经营仍将面临较大困难,且短期内难有复苏迹象。因此,出于各种目的,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减持股票的行为,未来可能仍将继续。
惨淡经营
“我干这一行十几年了,从没遇到过今年这样的情况。以后会怎样?不知道。”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晋江市依丝纺服装织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程耀难掩沮丧和迷惘。
与去年同期相比,这家公司的业务量足足缩减了近4成,开机率不过8成。
“不仅订单少,资金回笼也慢,拖欠现象非常严重。”吴程耀抱怨说,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拿到货款,现在拖欠三四个月是很正常的事。
产品几乎没有利润,但企业仍要硬着头皮开工。虽然今年以来原材料成本下降了约10%左右,但人工成本上涨得厉害,在业内原本就很透明的纺织品,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开工仅仅是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告诉别人自己还“活着”。“要维持老客户,保证熟练技术工人不流失,一停下来就完了,基本退出了这个市场。”吴程耀说。
值得吴程耀庆幸的是,作为一家小企业,由于产品品质好,他的公司居然在此次经济危机的暴力冲击下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大公司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尤其是对出口型企业来说。
晋江市仁和企业业务部经理蔡旭辉告诉时代周报,公司上半年利润缩减得厉害,“差不多缩了30%-50%”,目前只能是积极拓展南美市场,来弥补以前欧洲市场留下的“亏空”。除此之外,他还希望通过多多参加展会,来吸引更多客户。
今年7月,蔡旭辉以采购商的身份赴香港参加了一次展会,考察春夏服装。让他失望的是,展会上参展商居然比采购商还多,成交量也不大。
蔡旭辉问了下周边的同行,不少公司都没什么订单,机器大部分都停了下来;有些经营品牌的公司出现了库存危机,产品积压严重。
不仅是出口受阻,内销形势也很严峻。蔡旭辉了解到的情况是,晋江一带一些专做国内市场的企业,订单量也大幅下降。
在蔡旭辉看来,今年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形势甚至比2007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更加严峻。随着欧元对人民币的贬值,欧洲市场持续疲软,难见复苏迹象,出口型纺织企业因此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
多位受访者告诉时代周报,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业重镇的晋江和石狮,情况算是比较好的。在江浙一带,部分工厂开机率不到3成,约有60%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的地方甚至在年中就提前迎来了民工返乡潮。
“去年情况就已经很差了,当时预计今年会好一点,没想到更恶劣。”对于未来,蔡旭辉感到悲观,“至少上半年已经过去了,我还没有看到任何好转的迹象。”
“估计今年只能这样了,希望能平稳过渡。”他祈祷说,并且预测,到了年底,中国纺织业或将迎来一场大规模的倒闭潮。
在石狮纺织服装商会会长田启明看来,目前的状况还会持续多久,仍要看国际形势,“明年可能还不是很乐观。”
倒逼转型创新
今年7月18日,国际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公司宣布,将于10月份关闭其位于中国苏州工业园的唯一一家在华自有工厂。外界分析其极有可能迁往东南亚地区。
关于关闭上述工厂的原因,阿迪达斯给媒体的回复是“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业界分析,阿迪达斯此举可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随着中国工人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阿迪达斯更希望前往诸如东南亚地区寻找更加廉价的劳动力。
此前几天,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最大赞助商之一的阿迪达斯公司,因仅向为其生产奥运特许商品的柬埔寨服装厂工人支付每周10英镑(约合15美元、100元人民币)的工资,而陷入“血汗工厂”的舆论漩涡,目前正面临伦敦奥组委的调查。而阿迪达斯在苏州的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在3000元人民币左右。
事实上,在阿迪达斯之前,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出于用工成本考虑,耐克、爱世克斯等多个著名品牌已纷纷将设在中国的制造工厂迁往东南亚的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国。
中国制造,正逐渐丧失其传统的价格优势。纺织服装业目前遭遇的出口难,不过是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同样困境的一个缩影。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统计数字:今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935.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3.57%。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405.66亿美元,服装累计出口529.56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83%和3.26%,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8.57%和19.86%。
在今年1-5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所有国家和地区中,对欧盟地区的纺织服装出口金额为312.16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9%。
而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除2008年和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其他年份出口额均保持在20%左右的高速增长。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中国“世界工厂”的位置正开始动摇,未来,世界制造中心往东南亚、非洲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转移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受访者亦承认,较之中国,东南亚地区目前唯一的优势是较低的人工成本。而中国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堪称全球最低的原材料价格,绝非对方可比,如越南等国的企业就经常从中国采购面料过去加工。因此,“中国的制造业绝不会就此一蹶不振”。
受访者认为,当前恶劣的生存环境正倒逼中国制造企业进行转型创新,从传统平庸的产品转向创立品牌。
“我个人认为,纺织服装行业一般经营5-10年,如果没有做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或者树立起品牌,单纯依靠出口,将很难生存下去。”蔡旭辉说。
时代周报了解到,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为扶持当地企业,在融资、转型、创新、专利技术等方面均给予了一些优惠政策或经济补贴。
据蔡旭辉透露,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仁和企业于2007年开工建设的一家LED日光灯制造厂已于2011年正式投产,“因其是国家倡导的节能环保产业,目前来看前景不错,回报率较高。”
危机亦是转机
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国内市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等待经济形势好转再大干一场,这是时代周报了解到的目前晋江、石狮一带纺织服装企业的心态和生存状态。
某种程度上,这亦折射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现状。
在石狮市纺织服装商会会长田启明看来,事实上,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外贸危机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就已显现,而并非今年独有。
“本来,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应该积极扩大内需,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国内市场,并且后来也确实这样做了。”田启明说,“但欧债危机突然到来,中国国内金融政策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紧缩银根、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让企业找不到感觉,陷入阶段性盲点。”
此后,政府采取了一些救援措施,如给予优惠政策、小额贷款等,以修复企业的资金链。不过,在如此突变的金融环境中,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要突然转型国内,还需要一个过程,毕竟品牌的塑造并非短期内就可以完成,并且,国内需求也很关键。
田启明认为,市场变化对企业进行洗牌是必然的,转型势必形成区域竞争,原本的外贸商对本地品牌商的市场进行拦截;另外将出现两极分化—“强的可能越做越大,弱的会越来越小,最终倒闭。”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拐点,关键在于如何应对。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业遇到的这场危机,对企业来说亦是转机,主动调整突破将迎来一片光明,墨守成规无所作为势必被市场无情地湮没。
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亦在努力突破外围阻力。
今年7月24日,来自中国国内的300多家企业参加了在美国纽约贾维茨展览中心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大环境下,此次展会参展商数量仍创下13年新高,不仅来自国内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参展数量呈上升趋势,一些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大企业参展意愿也显著增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认为,这说明中国企业在困境下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另外,中国纺织企业对市场前景仍充满信心。
据称,此前,这样的展会已帮助一大批行业优势企业在美国建立起销售网络,众多中小企业也依托这一平台发展了美国业务,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