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每天都会分泌大量的代谢物质,体内的各种毒素也会随着这些物质排出。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毒素淤积难以宣泄,疾患也就悄然滋生。中医认为,“内毒外排,驱邪安正,疾病自愈”,其中所说的内毒外排,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泌尿道、大肠、皮肤。而皮肤的排毒通道,主要说的就是发汗。
发汗有许多功效,但不同部位超常出汗,却可能是身体毛病的反映。记者就此采访了泉州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德桓,泉州市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苏齐。
发汗好处 汗是人体天然空调
1.调节体温
人体皮肤密密麻麻分布着汗腺,它们肩负着散热的重任。当外界气温上升到约30度时,汗腺作为人体的天然“调节器”就会开始运转,分泌汗液来降温,保持人体体内的正常温度。
2.排出垃圾毒素
汗水还能带走体内的代谢毒素,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如果不让皮肤发汗,体内代谢的废物只好从其他途径排除,如通过尿液,这样就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同时,汗液中的乳酸与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是杀灭病菌的化学武器。人为干扰汗液排出,会使皮肤由于无汗而发生酸性环境的改变,抵抗力降低,病菌滋生繁衍,影响人体健康。
3.减肥
肥胖症主要是因为人体内部堆积大量脂肪造成,而适当的出汗可以帮助身体燃烧多余脂肪,通过新陈代谢将其排出。
4.改善血液循环
许多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是血管内部垃圾堆积过多而造成血液循环减慢。在外部温度正常升高,导致人体出汗的情况下,血管内的部分油脂垃圾就能在体内高温的作用下溶解,并通过出汗途径排出体外,如此一来能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稳定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
5.排出体内寒气湿气
平时很少或者不出汗的人,体内的垃圾不容易排泄出来,久而久之一些毒素淤积起来,就会影响健康,疾病丛生。事实上,发汗困难与体内寒气过重有很大关系,寒气过重就会导致经络不畅,气血循环差。因此,通过适当的方式让身体发汗,能够起到排毒作用,使身体获得轻松感,特别是在夏季,适量的出汗对于一些因为寒气重而引起的手脚怕凉、关节炎、风湿等慢性疾病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出汗异常 七大部位汗多要注意
出汗是人体的正常排泄。但是,如果出汗的时间、部位、出汗量、次数等产生异常,即在不应该出汗的时候,如气候寒冷时、在别人都不出汗时出汗,以及总是无故自动流汗,就可能是身体脏器异常的反映。当然,身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某个部位的出汗并不能武断地判断一定是某些疾病造成。但如果在出汗的异常已经干扰个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就应该多加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1.面部出汗=脾胃湿热或气虚
一些年轻人在暴饮暴食后,面部容易大量发汗,同时会伴随上腹胀满、口渴、不想进食的症状,中医称为积食化热。严重者会感觉肢体沉重,全身无力,舌苔厚而黄,胃胀不适,甚至呕吐、发热,这是脾胃湿热的表现。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发汗原因多为气虚所致。
建议:如果只是单纯的暴饮暴食引起的头汗增多,平时要尽量注意饮食卫生,适量进餐。
脾胃湿热者,可多吃赤小豆、薏米、山药、绿豆、茯苓等祛湿食物。
气虚者则可多食用粳米、牛肉、大枣、黄芪等。
2.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鼻子爱出汗,可能是肺气不足,抵抗力较低。
建议:强肺关键是“润”。白色食物能让肺强健起来,并减轻皮肤敏感。百合擅长润肺止咳,对呼吸道的调养效果最好,此外白萝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润肺的效果。
3.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大多数人颈部并不容易出汗。因此,如果出现颈部常有出汗不止的现象时,很可能是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
建议:出现这种状况,已经干扰了正常生活工作,不应放任不管,应到医院进行激素等方面检查,以找出确切原因。
4. 胸口出汗=心脾两虚
心脾两虚引起的发汗通常发生在脑力工作者中。他们往往有睡眠不足、食欲不振、一停止工作就全身乏力疲倦的症状,并伴随着胸口心窝发汗失常。有的还表现出睡眠差、多梦,是思虑过度导致的心脾虚。
建议:这种原因导致的胸口心窝发汗,往往与发汗者生活方式有关。要改善自身身体状况,应该多注意缓解压力,劳逸结合,坚持身体锻炼,注重对自己情绪的调整控制,舒缓心情,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还可以常用黄芪、大枣冲饮,缓解症状。
5. 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口味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的大汗腺,所以出现汗液较多的情况实属正常。但如果发现汗液分泌过于旺盛,在不会导致流汗的时候、空间,比常人分泌了更多的汗液,就有可能是腋下汗腺直径过大所致。另一种情况是汗液气味很大,则可能是个人饮食口味过重,葱、蒜、洋葱等食用过多。
建议:腋下汗腺直径太大,可以到医院检查确定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饮食结构,多吃清淡的食物,少盐少香料,多吃水果、蔬菜。
6. 手心足心出汗=体内湿热或肠胃积热
手心足心出汗过多,并伴随有手心足心发烫、体内有热感,口干、咽燥,大都是因为体内湿热。如果出现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的情况,则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征,这些人一般有习惯性便秘存在。这种胃热,一般有口干舌燥、牙龈疼痛,或是口舌溃烂现象产生。
建议:对付便秘宜多吃清热消火的食物,夏天可多吃瓜类果蔬,如西瓜、苦瓜等,口舌干燥、易患口腔溃疡的,可以吃一些清心牛黄丸。
7. 私处出汗=湿热下注、肾阳虚
中医认为,私处特别容易出汗,属于体内湿热下注,肾阳虚弱的表现。
建议:湿热下注者可选用一些清热利湿的方子调养身体,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大黄、甘草、麻黄、车前子等中草药。
肾阳虚者则可选用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韭菜、辣椒、肉桂等。
汗水温度 冷热大不同
看恐怖片、受惊过度、身体虚脱休克,一摸汗水,凉的,说明汗也是有温度的呢。除了发汗的部位,汗水的温度,也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1. 冷汗=阳虚、卫气不足
有时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突然受到惊吓时,手掌、足底、腋窝部以及面部都可出汗,且汗液冰凉,这叫精神性出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出冷汗”。
冷汗,指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表现为发汗前身体并不发热,口不渴,并经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脉迟沉、舌淡等寒症。发冷汗者大都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能是受惊吓引起。
建议:常发冷汗者,可用一些益气温阳的食物或中药,如西洋参、赤小豆等。
2. 热汗=阴虚内热
热汗,即阳汗。潮热汗出多是更年期标记,现代医学认为是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致,中医则认为本病多是阴虚内热,虚阳上亢,津液不固所致。
建议:中医认为,潮热汗出的病人宜食清凉、养阴生津类蔬菜水果,如西瓜、梨、芦柑、橙、苹果、柿子、丝瓜、百合、西红柿、鲜藕、银耳、莲子、甲鱼等,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发汗时间 提防“出汗不是时候”
发汗时间,也有讲究,夜晚盗汗、白天自汗,也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
1.夜晚盗汗
夜晚盗汗者有三种分类:轻型、中型和重型。
轻型盗汗者,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觉醒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出汗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者,多数入睡后开始出汗,有时可使衣服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重型盗汗者,则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液大量涌出,汗出后会惊醒,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心为汗。由于卧房卫生条件差,久病伤阴,肾液不足,虚火内生等都可导致盗汗。因此,当盗汗已经影响到正常睡眠质量,则应就医诊断,及时治疗。
2. 白天自汗
白天自汗,是指不因劳累活动、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原因多为营卫不和、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具体原因有气虚自汗、阳虚自汗、气阴大伤之脱汗、血虚自汗、暑热暑湿自汗、内热自汗等,因此,出现自汗现象原因众多,应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论治,不能马虎应付。(来源于新华网)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