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昨天落下帷幕。在去年文博会上,那些还显得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新技术,如今幻化成种种新奇的产品。文化和科技的界限正渐渐模糊,创意与生活的距离正渐渐拉近。
3D技术融入文化产业各领域
本届文博会主展场的各个展馆里遍涌3D潮。北京人艺的《茶馆》、《蔡文姬》等多部经典剧目3D版在西城区的展馆内免费播放;融入3D技术的手机、游戏、KTV、舞美等给观众一个又一个惊喜;3D与旅游的结合,创造了全新的旅游业态,北京海淀的“三山五园”、丰台的园博园,房山的北京猿人遗址,借助3D技术获得了全新的表现方式和文化价值。
最让人惊喜的则是3D打印机。它可以把电脑输入的任何立体物体原样“打印”出来,成为设计师们的新宠。北京建筑设计院在为落户北京的凤凰传媒(601928,股吧)中心设计建筑时,由于设计创意是建造一个不规则的凤凰尾羽造型建筑,无法用传统方式建模,就用到了这种打印机。传统打印机器里装的是墨粉,可3D打印机里装的是光敏树脂、塑料、尼龙,甚至金属等各种新奇材料。在文博会主展场的设计馆、海淀馆、西城馆内都有企业代理3D打印机销售,销售员们不仅耐心讲解,甚至给参观者当场“打印”一个立体雕像出来。看来,它走进平常百姓家的日子不远了。
文化与科技融合前景看好
文化与科技相融合,虽然创意、研发成本都很高,但商家们却普遍看好产品的市场前景。
台湾展馆内,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他们耗费三年才研发出来的全彩图太阳能充电宝。把普通充电宝变成太阳能充电宝就已经是个进步了,可这家公司竟然用激光在太阳能硅片上“雕刻”出五颜六色的画面,让原本全黑的充电宝立刻变成一个可以拿出来展示的时尚物件。这个发明还获得了2012德国纽伦堡发明展的金牌。“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在这上面雕刻你的座右铭、风景区的宣传画等。”公司负责人欧昱志说,虽然这个把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产品耗费了公司三年时间研发,但是一个普通太阳能充电宝只能卖100多元人民币,根据客户需求订制的产品价格就可以逼近400元,若再变身为雕刻著名艺术家作品的艺术衍生品,价格就要600元起。“我很看好它的市场。”欧昱志信心满满。【纳金网http://www.narkii.com】
同样不计投入搞创新的,还有裸眼3D投影舞台剧《蒙面侠佐罗》。泛美亚娱乐机构与蟹岛度假村联合投入3000万元,制作出这部真人秀结合裸眼3D投影的舞台剧,文博会期间正式签约入驻蟹岛,试演了3天。项目负责人何经理介绍:“我们已经与天津、丽江等地签约,这部剧不仅要在蟹岛演出,还将巡演到外省市甚至外国去。预计两年能收回投资。”
专家看好“创造性原创”引导需求
不光是商家,专家也看好科技文化相融合带来的新产品。因为它们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供销模式,正在以“创造性的原创”引导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金元浦分析,原本我国居民文化消费一直低迷,源于老百姓肩上的“三座大山”,即房子、医疗、子女教育。但伴随着我国人均GDP跨过5000美元大关,80后、90后独生子女成为消费主体,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注重时尚消费,消费冲动也大大增加。
“以前是”以销定产“,现在是说”以销得好的定产“或”以产谋销“,常常是供给创新扩大消费。”金元浦说,这种新模式往往适用于时尚化的消费,也就对产品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那些既养眼又智能的产品,才会在市场上胜出。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