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凡纳滨对虾种质复壮、新品系选育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和“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分别通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凡纳滨对虾种质复壮、新品系选育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从2008年起,以进口凡纳滨对虾SPF亲虾子1代为选育材料,以体重、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为选育标准,通过仔虾抗逆实验、攻毒实验、免疫测试及种质分析等辅助选择技术,建立了稳定的繁育群体。通过群体选育与杂交,获得具有杂交优势的子代,培育出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的“厦兴龙1号”新品系。新品系(F4代)的生长速度比常规品种增长14.7%,养成存活率提高29.5%。项目共培育新品系亲虾11万对、虾苗140亿尾,目前保留3-4个繁育群体,年培育亲虾10万对,育苗100亿尾,达到产业化生产水平。新品系在福建、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广泛推广应用,2010年以来项目培育的新品系虾苗累计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销售价格是常规苗种的2-3倍,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该成果的种质复壮及新品系选育水平居国内领先。
“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于1998年首次突破了褐毛鲿人工繁育技术,建立了一整套褐毛鲿室内高密度培育和池塘(土池)培育相结合的育苗工艺,率先实现了全人工育苗,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实现了褐毛鲿苗种产业化生产。首次开展了褐毛鲿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研究;观察了盐度对褐毛鲿胚胎发育和早期仔稚鱼存活率的影响;分析了褐毛鲿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为褐毛鲿人工繁育和养殖提供了基础资料。
该成果在我国东南沿海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至2012年共培育出褐毛鲿苗种9.083亿尾,产值达13.6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迄今福建省褐毛鲿育苗量已占全国90%以上,为褐毛鲿养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种苗保障基础。成果总体研究水平居国际领先。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