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鸿山镇的镇村干部依然忙碌着。原来他们正在为春节过后的项目落地着手准备各类手续,以便节后迅速投入工作。记者了解到,2013年,鸿山镇将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投资量大、示范性强的生产项目,其中,延伸海洋产业链则成为该镇经济发展布局中的新亮点。
据了解,鸿山镇计划以沿海大通道为轴线,依托东埔一级渔港,建设集捕捞、养殖、水产加工为一体的海洋产业区,以此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带动渔村村民增收致富。据悉,这一带将作为我市海洋科技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了解到,东埔不少渔民从事近海灯光捕鱼,海产品90%以上是鱿鱼。鱿鱼属于季节性捕捞海产品,由于东埔一带没有专属交易市场,交易量一般不大,再加上没有专业加工设施,只能进行粗加工,把半成品再卖给水产品深加工企业,这一现状极大地限制了东埔水产业的发展。据介绍,作为东埔的一大传统行业,从事鱿鱼加工的村民也不少,但大多数都是零散小企业,没有形成气候。因此,鸿山将规范安置东埔鱿鱼加工作坊,引入鸿山热电高温蒸汽,降低加工制作成本,推动形成鱿鱼加工基地,从根本上改善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规模,促进水产品加工业的繁荣和发展。
记者还了解到,鸿山正在加快万弘、东峰盛和锦祥水产项目建设,促使项目尽快投产见效。这几个水产项目落地对渔民们而言都是利好消息。渔民老邱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东埔渔民的产销渠道并不广,局限于熟悉的几家冷冻厂或是水产品加工企业,这就容易造成捕捞量越大、鱼价却上不去,形成“鱼多却价廉”的尴尬局面。而多个水产加工项目的落地能够让渔民的销售面更广一些,选择权更多一些,这样也能让渔民少点顾虑,安心投入到生产中。
此外,在生产加工链形成规模的基础上,鸿山还将在东埔渔港周边规划建设专业水产品市场,计划在东埔一村修建占地面积3.5亩左右的水产品加工专业市场,预计投入建设资金300万元左右,从而进一步延伸海洋产业链。
从渔业生产到海产品加工,再到市场建设,鸿山镇以镇村特色产业为基础,规划建设捕捞、养殖、水产加工为一体的海洋产业区,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附加值,形成成熟的海洋产业链,助力鸿山蓝色经济发展,成为鸿山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