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走进龙海市绿宝集团公司杏鲍菇展厅,看见杏鲍菇加工成的罐头小菜、休闲即食产品琳琅满目。“现在,公司日加工生产杏鲍菇10多万包,原料来源主要是公司拓展的省外工厂化种植基地。”绿宝集团公司财务总监严静介绍说。
绿宝是龙海市本土成长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第一品牌。龙海有限的农业土地资源难以满足其快速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去年,绿宝开始选择“走出去”,大面积在江苏、四川、湖北等省份建立蘑菇、杏鲍菇示范基地。前不久,绿宝在辽宁设立的杏鲍菇厂二期项目正式投产,日产杏鲍菇鲜品达18吨,将成为东北三省最大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
绿宝集团打造“农业飞地”,利用境外的土地、农村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在更大空间配置农业要素,逐步形成了原料基地在外、精深加工在内的农业总部经济格局。绿宝的发展只是龙海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突破耕地瓶颈走省外农业路子的缩影。
随着农产品加工生产力不断壮大,龙海对农产品需求“胃口”大增。“龙海农业耕地也就17万亩,标准化农业生产用地更难找了,而且,劳动力大量流向二、三产业,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龙海市农业局副局长吴龙井说,2005年以后,龙海农业企业看到省外一些地区低廉的劳动力和地租,而且在农产品开发上自身占有优势,他们纷纷选择“走出去”,北至山东、黑龙江,南下海南、广东、广西等地承包土地建立农业原料生产基地。
去年3月,紫山与江苏洪泽县政府签订协议,计划投资5亿元在洪泽县建设500亩的食用菌硅谷产业园,年产食用菌3.5万吨,打造全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基地。2006年,绿兴果蔬公司在云南姚安县建立1万亩反季节品种蔬菜基地,经龙海总部公司加工后出口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海澄镇溪北村“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黄小明,在黑龙江建立1000多亩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把亩产量增加1倍的新品种带回龙海,年可为龙海农户增加纯收入1亿多元。
众多省外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建立,有效解决了龙海境内原料资料紧缺难题,促进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种养大户的发展。目前,龙海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工业企业115家,各类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及行业协会共23199户(个)。龙海农业“走出去”,与省外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互补,实现了跨省的分工合作和利益共享。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