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通道挺进深山,致富之门悄然打开。正值冬笋挖掘和毛竹间伐时节,屏南县双溪镇高安村450亩竹林内,到处是竹农忙碌的身影。
“有了这条路,过去卖不出去的毛竹变成百元大钞了。”指着眼前竹林间的道路,高安村村主任张立希笑说,“光毛竹一项,村民人均年增收3100多元。明年村里通二级公路,毛竹还能直接上高速,肯定更值钱。”
高安村正是毛竹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屏南县通过政策引路,融资畅通,科技兴竹,企业推进,促进了竹山增产、竹农增收、竹业增效。
政策引路,吹响竹业开发“集结号”
屏南县是宁德市竹业开发重点县。全县拥有竹林25.8万亩,其中毛竹林16.2万亩。过去,受制于竹山道路不通、管理经营粗放等诸多因素,大量毛竹困于深山,竹农种竹每亩收益仅百元。
守着“聚宝盆”却要“讨饭吃”,这样的局面必须改变。面对困局,屏南县首先出台政策,用政策引路,吹响了竹业开发“集结号”。
2005年以来,该县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业经济发展的决定》、《屏南县竹政改革实施方案》等产业政策,并成立领导小组,对竹业开发的政策、保障、资金扶持进行明文规定。同时简化竹政管理,实行一村一证,多户一证。
2010年,该县再次把竹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列入农村“六个一”工程之一,竹业发展前景空前看好。
“实施竹业开发以来,屏南县先后安排1000万元林业贴息贷款,对以林权抵押担保等贷款用于竹业开发的给予年利率3%贴息补助,对全县10个竹业科技示范园2000亩竹林配套100万元贷款,进行全额贴息补助。此外,竹林科技示范园和科技示范片的竹山道路、老竹清理、深翻垦覆、开沟施肥、毛竹标号、滴灌设施、蓄水池等开发都有财政补助……”屏南县竹业开发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系列优惠措施的出台,让深山中的沉睡多年的“金娃娃”日渐苏醒,竹农积极性空前高涨。
技术推广,破解产业发展“拦路虎”产业要发展,资金技术是关键。
屏南是山区贫困县,财政基本维持“吃饭”。确定了发展方向之后,屏南县四处“找米下锅”,21个竹山试点示范片列入省、市盘子,获得了专项资金支持。
“屏南虽然穷,只要把专项资金用好,问题就不会太大。”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屏南县先后抓住省三期竹业开发和市竹业开发富民工程项目实施和被列入《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创新试点资金项目》的契机,先后争取到专项发展资金2600多万元,为竹业开发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解决了资金问题,还要解决毛竹生产的技术的问题。屏南县决定推广竹业种植技术,没想到遭到了农民的“鄙视”。
“开玩笑嘛,种了一辈子竹子,还用得着你们来教?”当农业局技术人员来传授竹子生产技术问题时,甘棠乡新田村农民老张很不以为然。
要让农民信服,自己就要先拿出成绩。屏南县精挑细选出10个竹业科技示范园、20个毛竹丰产示范片,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现在,每亩竹材、竹笋平均产值从2005年的100元增长到1000元,其中甘棠乡新田村佛殿前示范片亩产值更是高达1700元。
实实在在的增收效果,让老张这样的农民开始心服口服。
与此同时,《竹业丰产四季歌》、《屏南竹业开发信息》、《毛竹林高效经营知识问答》等竹业科技生产的宣传册开始“走村入户”。
“我们电视台还轮番编辑了《发展竹产业——建设新农村》、《毛竹丰产高效经营措施》等专题节目,很受农民欢迎。”屏南县广播电视中心负责人说。
经过多番努力,如今,科学经营管理竹山成了竹农们的口头禅,屏南竹业发展生机勃发。统计显示,自2005年以来,屏南竹林面积从25.8万亩增长到现在的42.3万亩。丰产竹林面积从2005年的1.2万亩增加至13.7万亩。
企业推进,舞动致富“产业链”
竹林葱葱,竹山郁郁。随着竹子产量不断提高,屏南县又把目光瞄向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环:竹业加工。
“要想让竹子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竹’,就必须发展竹业加工,解决竹子的销路、提高竹业的附加值。”
基于这样的思路,2011年,屏南县出台《关于加快林产业发展阶段的若干意见》,扶持竹笋加工企业,减免税费,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全县竹笋加工企业从2005年的10家发展到31家。
在屏南县碧全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内,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玩具惹人喜爱。“这些玩具都是竹子做的,安全环保,很受市场欢迎。”该县负责人说,有了政策支持,企业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有人来帮助解决。
据介绍,随着新技术、新科技引进,屏南竹制品加工已经初步实现了从民间手工业向工业化生产转移,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运用的转变。
“过去屏南只能生产简单的竹筷、竹篾,现在我们可以生产竹餐具、竹茶具、竹灯具、竹家具、竹炭等新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欧美等地。”屏南县负责人说,通过长期努力,屏南每百公斤毛竹从2005年的26元,提至如今70多元。竹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1300万元,增至2.3亿元。人均竹业山上收入2200多元,占农民年收入的26.7%。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