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光明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明经刚刚从新疆回来,他打算在新疆博乐市建造一个石材产业集控区,用地已经获批。
“现在新疆还下着雪呢,没法动工,预计得等一两个月后。”黄明经表示,该项目去年年底成功签约,有望成为博乐市2013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
“新疆石材储量占据着国内石材总储量的半壁江山,那里盛产的卡拉麦里金,被广泛运用在东部工程装饰中。”谈起“西部掘金”的初衷,黄明经如是说。
近两年来,随着东部石材产业的成熟,石材企业拿地愈发困难,为了扩大规模,南安石材企业纷纷抱团“掘金”中西部市场,希望能在这片比东部辽阔数倍的土地上圆自己的财富梦,产业转移速度明显加快。
南安石企青睐中西部
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新疆博乐市,有一片茫茫戈壁滩,未来一两年内,这里将崛起一座占地面积达3000亩的石材产业集控区。该产业园区将融合石材开采、加工、销售、科研、展示于一身,项目投资方光明石业将为这片热土植入南安石材业的“DNA”。
光明石业只能算作这批中西部开发大军中的后起之秀。早在一年前,南安市三盛石材公司就联合了3家兄弟企业在河南平顶山投建鲁山国际石材工业城,计划在中原地区打造一个“中国内地最大的石材生产销售基地”。该项目划地2000亩,总投资50亿元。
三盛石材在水头镇称得上是老牌企业,以异形加工打出一片天地,公司董事长黄长期希望通过掌握河南矿山资源,在新一轮石材大战中再一次迅速扩张。
这一次的“西部掘金”,黄长期信心百倍。他组建的团队已在平顶山勘探出50余处花岗岩采矿口。“矿区的基础设施已经完成,不久就可以开采作业了。”他笑着说。
无独有偶。去年3月,号称将打造“西部最大物流园”的四川盘兴中国西部物流园落户四川巴中。与上述产业园区不同的是,西部物流园不仅仅是为石材业而设,还将囊括洁具、五金配件等南安优势产业。这个项目总投资高达150亿元,规模也接近6000亩。与其说它是四川省重点项目,不如说是泉商抱团开拓市场的“根据地”。
该项目的主要投资方福建盘兴集团是一家大型综合集团公司。公司董事长黄忠义在南安石井镇投资开发了中泰石材集控区,在这次“西部掘金”运动中,中泰石业将为四川省带来高端的石材工艺。
据业内人士透露,南安锦兴石材也在重庆建设了一个石材产业园项目,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南安人选择到外地建设专业市场。
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秘书长郭经伟告诉记者,中西部矿山资源70%掌握在福建人手中,而国内相当大一部分的石材专业市场,则由南安人投建。
抱团转移再造新商机
记者注意到,在这一波中西部掘金浪潮中,大多南安企业家以抱团的形式出击。如四川盘兴物流园项目的主要投资方中泰石材,就联合了厦门泉州商会旗下诸多会员,一起抱团开拓市场。
业内人士称,专业市场的投资额较大,仅凭一己之力需要承担相当大的投资风险,这是南安企业选择“抱团”的主要原因。此外,在外省打响本土品牌也是诸多南安商人的愿望。
“商会会员大多是泉州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将家乡的一些特色产业如石材、水暖、建材、五金推介给西部消费者,在当地打响泉州品牌。”泉州中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月萍说。
泉州市瑞发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昭活也喜欢抱团出击,今年,他打算在中西部寻找适合的房产开发投资机会,而首先考虑的就是南安乡贤多的区域。“因为他们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市场更熟悉,同是南安人,更愿意互相帮助。”曾昭活说。
中西部资源更廉价
水头镇在经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已发展成为世界级石材贸易中心和国内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南安石材企业走出去开发专业市场,并把更多目光投在中西部?
“现在水头镇土地紧张,想批个50亩的地都难,更何况是几千亩?即便是拿到地,地价也比以前高出很多,投资回报率已经很低了。”业内人士一语中的。
土地紧张迫使一些加工厂开始向省外,特别是一些石材资源集中的省份投建分厂,而中西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那里集中了中国最丰富的石材矿产资源,而当地政府也有发展石材产业的需要。
黄明经表示,光明石业选择在新疆建专业市场就是看中了当地丰富的花岗岩资源,“目前新疆测量的石材储量约100亿立方米,占中国石材储量的40%,但开采量仅占储量的1%”。
黄长期则有更多的考虑。除了看中河南的鲁山虾红、黄锈石、芝麻白、芭拉花等石矿资源外,黄长期也看中了河南在中国的枢纽位置。
“平顶山位于郑州、武汉、西安、南京辐射交会地带,向东西南北4个方位全面辐射,可以节省不少运输成本。”黄长期说。
荒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低廉,也是南安石材企业热衷到中西部“挖矿”的原因之一。黄长期表示,比如G603荒料在水头要卖到1500-1600元/立方米,而在河南,只要250元/立方米,更加有利可图。而河南地区的用工成本也比水头低了近30%。
这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中西部的投资机会和投资潜力被越来越多人看好。中国石材行业协会会长邹传胜认为,未来,中国石材产业的加工功能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已毋庸置疑,水头石材业应该往贸易中心方向转型,打造总部经济和窗口经济。
市场激发仍需时日
与专业市场投资的火热相比,各大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石材龙头企业对中西部市场的反应则相对温和。
环球石材营销事业部总经理谢霞宝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总部对中西部市场投入了更多精力,派遣了更多业务员到中西部驻点,但中西部工程项目在总体项目中的比重仍然较少。
“饰面石材作为一种高端装饰材料,更多的是运用在地铁站、高铁站、市政工程、精装楼盘等高端项目,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具有更旺盛的石材需求,而中西部经济较不发达,需求与东部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谢霞宝说。
溪石集团董事长王伯瑶、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们表示,公司目前在中西部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郑州、西安等省会城市,其他地区则鲜有涉及。
“中西部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但市场需求被激发出来仍需时日。”谢霞宝表示,未来,中西部市场石材用量需求的爆发或将从房地产市场较好的城市以及一些旅游城市开始。
石材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是否将造成产能过剩?王伯瑶认为,这种担忧不是没有可能发生,但从目前来看,国内对石材的需求量仍然很大,这些专业市场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竞争也不会过于白热化。
“很多专业市场都打出了‘第一’的旗号,但‘第一’只能有一个。企业在投资专业市场时,应考虑到当地的市场需求,尽量整合当地原有的规模较小的专业市场,这样运作的风险较小。”王伯瑶说。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