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福建省石材行业协会三届一次会长办公会议在南安溪石集团举行,协会会长王伯瑶、秘书长郭经伟和40多名副会长们会聚一堂,共商福建省石材行业发展大计。
2012年,在全球经济形势日趋复杂、石材出口下滑30%、石材业环保整治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省石材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并以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微笑曲线”。据了解,2012年,我省石材产业规模企业年产值553亿元,同比增长22%。
2013年,福建石材业又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会上,许多石材企业聚焦的问题值得行业深思。
聚焦一
石材不是“三高一资”产业
关于石材业是否是“三高一资”(高成本、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争论由来已久,争论的导火索和中心事件是晋江石材业的整体性退出。
面对石材企业的污染,晋江市下定决心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9月,晋江市下发《晋江市石材行业整体退出转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2012年7月31日之前,石材行业全面退出。
这一政策引发了行业“地震”。晋江近461家无证矿山开采点和457家无证石材加工企业被关停,225家有证石材加工企业进入相关整治和认定程序。
这一波关停潮也间接影响到南安石材业。不少南安石企的荒料和石材产品来自晋江,特别是走量较多的虾红和锈石,企业不得不绕道省外进口石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企的竞争力。
“以前我们认为石材产业是‘三高一资’型产业,这个提法不准确。”协会副会长、福建豪翔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细宗表示,石材加工业的能耗最低,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0.3吨标准煤,石雕制品为0.19吨标准煤,低于福建省工业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能耗0.7吨标准煤;石材行业也不是高污染产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及零排放已基本达标;尽管石材行业是资源型产业,但近年来,我省石材早已出省出国,充分利用外地及国外资源为己所用。
不少石材企业呼吁政府应从石材市场需求出发,避免“一刀切”,更好地平衡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近几年,饰面石材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消费急剧增长,年增幅可达22%,如果‘一刀切’,对福建省石材企业的打击很大,很明显不符合经济规律。”蒋细宗表示。
对此,王伯瑶提出了解决“良方”:集团化运作和保护性开采。
“我省有丰富的虾红和锈石,这些石材品种被广泛运用于工程建设和园林广场,价廉物美。如果‘一刀切’关停所有矿山,对福建省石材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王伯瑶表示,采取集团化运作和保护性开采,可以对石材资源进行高度整合,避免资源浪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聚焦二
启动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
石材环保已成全球性趋势。目前,欧盟已兴起石材可持续发展认证、石材环保认证、石材社会责任认证等。西方国家对石材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促使石材行业重新调整行业发展战略。
会上,蒋细宗在《整合资源优势,促进石材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中表示,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趋势,福建省石材业应该实施节能减排、保护性开发、循环再利用、研发创新的可持发展战略。其中,加工环节的节能减排以及产品研发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今年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来,我省石材行业在探索石材行业循环再利用方面做出了不少成绩,特别是南安水头石材产业,已经摸索出一条“变废为宝”的路子。不少矿山开采和石材加工产生的边角料、废弃物和石粉,被进行“二次回收”,加工成各种新型材料。
“今年,《石材加工企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和《石材加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程》即将颁布实施,100多家石材企业将全面启动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工作。”郭经伟表示,今年协会将组织相关培训会,并邀请国家石材质检中心及有关专家对企业清洁生产情况进行诊断,协助企业整改到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机制。
聚焦三
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
石材行业的标准化一直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些问题今年将得到进一步解决。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省石材行业协会计划成立矿山专业委员会、人造岗石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等机构,对行业中的细分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石材行业看似粗放,但在矿山开采、加工生产、工艺标准、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上都应该建立行业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减少行业的无序竞争。”郭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协会将针对各个环节举办标准培训班和质检人员培训班,全面提升产业运行质量。据郭经伟透露,新的一年里,协会将在行业内试行产品质量评级活动,通过国家石材质检中心的培训和现场检测,对达标企业颁发证书。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