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曾提到,未来3~5年时间将培育包括水产在内的1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重点行业领军企业。这一系列措施都在使水产饲料行业竞争激烈,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的出路又在哪里?大企业又将如何更好地发展?本人就此问题在3月3日中山大学举办的2013年水产饲料企业技术研讨会上谈了一些看法。
第一,新兴饲料企业将越来越少,现有的企业发展会逐步增大,而且现有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趋向于“本土化”。如广东的草鱼4块多/斤,基本能够保本;江苏的草鱼6块多/斤,还能赚钱,但是如果把广东的草鱼运到江苏去,那成本是相当高的,多数时候也只是徒劳,所以会更趋向于本土化发展,采购本土原料、饲料本土销售、养殖水产品本土消费。现在就要给饲料同行提一个醒:“你是否够专一?如果不够,那么在未来的竞争中或将处于弱势。”
第二,中国饲料行业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调整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怎么做饲料、怎么做大、怎么做强,那已经成为过去。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在默默地走一条路,那就是“专一化”的道路!恒兴的子公司中有专做混养料的,有做虾料的,有做膨化料的。行业中有很多企业在宣传中打膨化料第一、海鲈料第一、罗非料第一等等口号,这给了我们水产饲料行业一个“专一”的信号,所以未来的饲料企业会越来越专一,这也是第一个调整阶段。
第三,饲料企业都面临着一个瓶颈期——用工荒、科研技术跟不上生产实际的需求。根据政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东至少缺100万民工。我们中山大海饲料公司一直在推鱼虾混养料,但是苦于一直没有得到“真经”。在听了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有关鱼虾混养技术报告后,体会到要克服科研技术与实际生产脱节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来解决。
第四,饲料行业很快将进入理性化竞争阶段。最近几年,大企业都在打价格战,但今年我们明显感觉到竞争相对比较缓和了,这种竞争才是一种理性的竞争,大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对养殖户负责任,如何带给养殖户效益最大化的产品。这是养殖业所急需的,创造养殖利润最大化。
目前,在大企业、大集团的各个子公司都在走专一化的道路。对此,中小企业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某个品种、或者在某个领域做到最好,这是未来饲料企业竞争的核心所在。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