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表现强劲。第一季度,南安机械装备产业实现规模产值49.38亿元,同比增长26.4%,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幅10.6个百分点,其间,创新和人才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创新驱动发展
“现在装备制造业已经不能像以前生产什么卖什么,市场上企业这么多,你得以买方需求为导向。”南安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成功机床董事长周泗进说。他认为,这是企业不断创新的原动力。
成功机床目前是国内三家可生产直径达6.3米的数控立式车床的企业之一。成功机床现在已开始按客户要求来设计专用机械。
“在漳州,我们有一个合作多年的伙伴,是生产汽车轮的,现在他只要把样品给我,然后告诉我要生产哪个部件的机床,效率要达到多少,我们就能设计制造了。”周泗进说。
前不久,周泗进联系北京一家钣金设计公司为自己的新产品设计外观,他希望自己的产品从组件的结构外观到色彩搭配都能更符合客户的心意。
人工成本高是迫使企业进行创新的又一重要因素。
2009年,泉州市闽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在滨江基地的新厂投产时,投资650万元用于更新自动化生产设备,接下来几年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我们生产螺栓,利润不厚,因此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很重要。”闽达总经理孙培坤说。
闽达冷镦车间最早从上海引进的那台冷镦一体机当时就花了300多万元,但效率却可以达到一天生产1.5万根,这在之前需要十几名工人才能做得到。
公司前几天又更换了10台生产轴套的数控化机床,原本一人一台机床,现在一人可管理两台,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闽达”还自主研发工装夹具,原本一天只能铣100件零件,如今效率提高到每天铣500件。
达宇重机的创新是为了从国际对手中争夺市场。
2012年是达宇重机自2008年建厂以来收获最为丰硕的一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控轧辊磨床产品不仅打入了宝钢、中铝等大型国有企业,还被有关部门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在宝钢集团的汽车钢板轧辊装配车间内,摆放着4台轧辊磨床。其中,3台出自轧辊磨床领域巨头德国赫格力斯公司,每台售价达4000万元;另外1台就是达宇重机制造的MGK84125×6000数控轧辊磨床。
达宇重机董事长助理洪斌告诉记者,轧辊磨床磨削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条生产线的板材质量。为保证产品质量,大型钢铁国企不惜耗资上亿元购买国外轧辊磨床,国货却一直被排除在外。
“数控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国内机床企业抢占高端市场的主要瓶颈。”洪斌告诉记者,由于技术壁垒,国外不会把最好、最前沿的数控系统卖给国内,现在很多国内制造商使用的数控产品大多是国外一二十年前的旧产品。
2010年,达宇重机召开科技大会,确立了自主研发数控系统的方向。不久,DYMGK微妙级高性能磨削专用数控系统的研发不断成型,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后,应用自己研发的数控系统核心技术生产的MGK系列产品,不断赢得大量市场订单。
除宝钢外,像中国一重、上海能源、中国铝业等国企也都订购了达宇的磨床。达宇的产品甚至还登陆土耳其、印度等国外市场。“宝钢用后评价说,我们产品的磨削精度和质量,可达到世界第三,今年10月宝钢还会当着全球60家顶尖冷轧企业的面,为我们开一个盛大的产品鉴定会。”洪斌说。
人才引领创新
2012年,又有4名博士后进入南安博士后工作站。从2005年至今,南安已从全国各地的名牌高校与科研院所引入博士后27人次,这些顶级人才活跃在南安天广消防、溪石集团、三晶阳光、中宇卫浴、协进建材、闽发铝业等10多家品牌企业和规模企业。
博士后黄如良,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5年加盟天广消防并担任公司总经理,成为南安引进的首位博士后。研究区域经济和战略管理的他,在天广消防如鱼得水,制定了技术跟随研发战略,完善了市场驱动型研发团队。企业因此进入发展“快车道”,2010年11月登陆深交所,成为南安首家境内上市的公司。
“如果没有引进高端人才,企业不可能这么快上市。”天广消防董事长陈秀玉直言。
在为南安装备制造行业提供智力支持方面,企业外聘来的拥有丰富行业经验和积累的专家、高管同样功不可没。
身兼嘉诺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双重角色的江炜,曾在国营福州阀门总厂任职,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2006年福州阀门总厂改制后,他来到南安创办嘉诺阀门有限公司。嘉诺阀门的主导产品有供水用闸阀和蝶型止回阀,产品90%以上出口欧洲、南美洲及东南亚诸国。
而在英侨疏阀公司,3位副总经理中就有2位是老板从外地高薪聘请过来的。其中,担任技术研发副总经理的辜泽军,此前一直在四川成都国营阀门厂负责研发。另外一个负责生产的乔副总经理此前供职于甘肃一家大型阀门国企。英侨还从外地聘请了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专门指导技术研发,短短数年,公司就拿下了17项实用性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
高级科研人才留不住、一线技术操作工难招,过去曾是南安各大装备制造业企业负责人的心病,但如今南安正在走出这一困境。
据周泗进介绍,2012年,协会先后在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院校组织开展对接座谈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建立了福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泉州信息学院卓越技师培养基地。
南安市政府也通过牵线搭桥,引导一些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零距离”接触,帮助装备制造业培养和引进更多高素质、多层次、技能型人才。
人才的大量涌入引发了南安科技创新量的井喷,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4459件和3319件,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
南安市人才办主任蔡佳荣认为,人才和创新的关系就像鸡和蛋的关系一样,虽然讲不清谁先谁后,但能互相促进是肯定的。
“人才会到毫无价值的地方浪费时间吗?肯定不会。”蔡佳荣说。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