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陶工艺有限公司厂区不大,是租来的平房,约3000多平方米。这里的主人是年轻的周木檀,窑变釉创造了梦幻的色彩,也创造了他美丽的人生。
与瓷结缘
周木檀出生于一个小山村的贫苦家庭,初中毕业后就去上了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在那里,他就爱上了陶瓷。
1993年实习期间,他去了上海,进入一家陶瓷厂开始了打工生涯。和大多数成功者一样,他从最底层做起,注桨、制坯、打模、烧窑……每一道工序都做过,雕塑技艺也很高超。
1997年他辗转去潮州一家陶瓷厂应聘,成了一名管理员。由于勤劳肯干,周木檀崭露头角,一年后被提升为厂长,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这期间,他收获了爱情。然而周木檀一直认为,他的根在美丽的家乡,在瓷都德化。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后,他于2003年回到了德化。
因窑知釉
在看似简陋的办公室里,大家被眼前犹如一个大石磨的陶瓷茶盘吸引住了,古色古香,凝重神秘。
“这是我们的创业特色,是窑变釉带给我们梦幻的色彩。”周木檀说。
回到德化后,起初没找到创业的路子,还是进瓷厂打工,直到2006年,他发现一些陶瓷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窑变釉。
周木檀说,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窑变釉又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到了清代,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甚至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根据不同釉色还原机理,在不同高温区域,通过点烧、内烧、分区补烧、快速升温、瞬间降温、内加氧泥、多次上釉,二次或三次烧成,利用氧化或还原的技术操控,不同釉色在不同温度所产生的不同流动效果及骤冷后出现的结晶,最大限度地还原创作者所追求的艺术效果,从而达到浑然天成叹为观止的艺术境界。
“这就是我想要的,我要玩的就是这釉。”他说。
2006年,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他创立了尚陶工艺有限公司,和窑变釉结下了不解之缘。
乐在釉中
“创业不难,但要有特殊的东西。”周木檀说。
十几年来,他的陶瓷技艺已成熟,资金上有兄弟朋友支持,这釉,他觉得可以做得更大。“有了好东西,还怕没市场吗?”周木檀看到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决定沉下心来,研究各种釉和土的配方,“陶瓷,这水乳交融的东西,总是让人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无论釉料配方、施釉技巧、窑炉气氛,还是火候控制,都需要付出无数探索与尝试。周木檀不知多少次无功而返,多少次半途而废,又是多少次将心血凝就的成品半成品打碎……有时,距离成功只有一丁点儿,可那一丁点,却需要上百次试验。
他拿起一个小茶壶介绍说,没烧之前是白和铁红两个颜色,烧成后中间多了黄色,可为这样的一个神奇,他至少做了几十次实验。
他说,窑变釉瓷,其釉色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作品的釉色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永远不可能有两件完全一样的多彩高温窑变瓷作品,100个陶坯一起放入1330摄氏度左右的炉火中,仅有2至3个成品能够完整地出炉,成功率仅有2%-3%,最高纪录也不过10%。
“有了产品,还要有特色,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做的量少,但件件是精品。”这几年来,在首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中,他的作品《岁岁平安》获金奖,《星空》与《碗美》获银奖;在第三届福建省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评比中,作品《冰裂斗笠碗》获金奖,《时来运转》获银奖。
“我的公司叫‘尚陶’,‘尚’即为‘上’,将我作品做成上品,乃至上上品,这是我的终身目标。”周木檀说。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