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公司治理对企业高管的信托,并非让他们专职从事公司治理。从事治理、监督职能的人有特殊的要求,即使是优秀的经营者,并非天然就能独立担当。一般说来,经营者的目标是盈利;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公平公正、合理合法。所以当宁采臣一时感慨,想要拜剑客燕生为师时,被燕生婉言拒绝。理由是:“以足下之刚毅,学剑固然将有所成,但足下实乃富贵中人,非此道中人也。”经营者和所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虽然利益密切相关,但也有区别,相关者的利益容易被忽视,譬如宁采臣就忽视了“革囊”剑袋对小倩的保护。而公司治理对小倩这样的利益相关者的保护应当是一视同仁的,如果完全将公司治理机制落地的职责寄托在企业高管身上,往往会被架空,被边缘化,失去应有的价值。
有无“生气”是关键
公司治理虽然只能针对可“治理”之人,但是所谓“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也只是两种极端情况;在两者之间并非不能大有作为,完全可以通过扶正祛邪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生气勃勃是其关键。“生气”相对于妖气是人气,相对于邪气是正气;生气勃勃则表明后者的存在毋庸置疑。当然,其发挥作用的前提仍然依赖于被治理对象的内心确信,确信彼此有共同的目标,确信战胜邪气后更有助于内部和谐。
富有“生气”的公司治理确实可以改造一些人,挽救一些人。小倩的从良就可以说明这一点。相对于燕生“革囊”剑袋而言,小倩原本是被威慑的对象,作为妖鬼,是不敢靠近、十分畏惧之的。但是小倩过去被老妖所迫害人,事后念及于此,常有悔改之心。自从被宁采臣带回家,任劳任怨,没有越雷池一步。与宁采臣一家和陆相处半年,小倩渐染人气,开始以五谷为食,渐渐吃一点稀粥,更得天地正气,以至于可以将“革囊”剑袋把玩于股掌。之所以产生这种转变,同样是源于小倩内心确信的产生:“妾受生气已久,当不复畏”。当然,“革囊”剑袋的威慑作用足以使得小倩视之“不免肌粟骨寒”,同样功不可没。假如公司治理只是一种摆设,小倩的从良就难以实现。
一方面,公司治理需要形成富有“生气”的软环境,使得相关成员的“内心确信”足以压倒邪气。宁采臣的“内心确信”是存在的,但是他仍然需要燕生这样的剑客的庇护。小倩在没有摆脱老妖的控制前,虽然领教了宁采臣的信义刚直,但更畏惧的是剑客燕生的“生气”:“燕先生貌虽平平,却是当世奇人,我辈妖鬼,不敢靠近”,劝告宁采臣到燕生那里避难。宁采臣早已知道燕生非等闲之辈,当小倩起初以色相相诱,宁采臣拒之几乎不敌时,就打出了燕生的旗号:“速去!不然,当呼南舍生知。”公司治理的软环境的确是通过相关成员的“生气”相互影响的,比如宁采臣对于是否让小倩留宿,一度产生过动摇,“待欲留她住在别室,又恐母亲怪罪”,是母亲的存在使他坚定起来,道德底线没有失守。
另一方面,硬件工具的使用卓有成效,也是富有“生气”的公司治理成功的保障。硬件工具主要是指对各种败德行为的识别、遏制手段和打压措施等等,颇似燕生的“革囊”剑袋。在《聊斋》的这个故事里两段精彩的描写:一更时分,夜叉窗外窥视,正要作怪,却见燕生的竹箱中一个东西倏地飞出,白光闪动,向外猛然一刺,旋即又返回箱里,“宛如电灭”,夜叉负伤仓皇逃窜。再一次是二更将近,夜叉奉老妖之命捉拿小倩,遭到“革囊”剑袋的阻击后心有不甘,想撕裂剑袋。刹那间,只听剑袋格然一响,豁然张开,袋中一个守护使者突出比夜叉还要高大的半身,瞬间将夜叉拖了进去,剑袋也顺势收缩如故。有了这样的杀手锏,小倩自然可以安心为善,实现她借宁采臣的福泽受封从良的理想。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