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电子行业将饥饿营销玩得纯熟之时,一家号称“中国O2O玩得最好的煎饼馃子店”将饥饿营销当成招牌。目前只有几家小店的黄太吉,套上互联网思维概念,以及一套称不上多好吃的煎饼馃子,真的能就这样爬上云端?
微博、微信、各种论坛、传统媒体曝光、活动营销,广告行业出身的赫畅将想到的营销手段一股脑地抛出,以追求最大限度吸引眼球,号称要将煎饼馃子的年销售额做到100亿元,打败肯德基和麦当劳。与大多数餐饮业同行将排队视为店内效率需要改进不同,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却喜欢将排队挂在嘴边。
没有后劲的“饥饿营销”
5月6日,普通的星期二上午,三里屯SOHO地下一层,黄太吉的门脸并不太显眼,十几个座位的店面,七八名食客慢条斯理吃着早餐。与其此前宣传的排长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几乎可以做到随到随点。
一位住在三里屯附近的居民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一直没觉得这家店铺有什么不同,排长队到外面的情况很少见到。
黄太吉排长队的场景,或许要到网络上才能找到。
曾有网友在黄太吉的官微上留言,买黄太吉的煎饼馃子比春运火车票还要艰难。也有人在网上抱怨黄太吉故意拉长制作煎饼馃子的时间,以达到拉长排队队伍,制造抢购效果的目的。赫畅则在多个演讲场合说,黄太吉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排队”。
不管曾经的“排队”效果怎样,如今黄太吉的饥饿营销似乎玩不转了。
翻看网友对黄太吉的点评,夸的都是店铺的环境卫生、装修不错,但说到味道,大多数人都给出了一般般的评价。或许,这就是经历过过去两年所谓互联网思维销售产品热潮后,黄太吉渐趋归于平淡的原因。
对于黄太吉的销售额,有多种说法。一个被媒体广泛引用的数字是,在2012年开业不足一年的时间里,黄太吉实现了近500万元的年销售额,有风投给出了4000万元的估值。
对于这两个数字,黄太吉和赫畅始终没有给出正面回应,但却给出了另两组数字,一是黄太吉的每平方米业绩要超过饥饿营销玩得最好的苹果专卖店,另一个是黄太吉要把房租占整体的销售比例压到6%以下。
按照苹果专卖店的业绩测算,2010年苹果专卖店每平方米年销售额约4.4万美元,12元人民币一套的黄太吉煎饼馃子,需要每个座位一年卖出2万个;按照房租占销售比,每月5万元的房租占销售6%计算,单店月销售额要超过83万元,折合近7万套煎饼馃子。即使加上豆腐脑、豆浆及其他配餐的贡献,但要实现上述销售目标难度依然不小。
不再动听的“动人故事”
接触过他的人都承认,赫畅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他曾做过一场千人规模的“人类文明和宇宙星空的关系”演讲,从中午讲到晚上,6个半小时,中间没有休息。
他将这种天赋运用到黄太吉的品牌营销上,从最早的“美女老板娘开大奔送煎饼馃子”,到七夕节、光棍节、情人节、儿童节的各种活动,再到各地赶场式的营销经验宣讲,赫畅不断为黄太吉编织更加动听的故事。
“所谓的酷,就是我们能把一件看起来很无聊的事情,做得很有意思,这是一种能力,黄太吉具备这种能力。”
“中国有多少家肯德基,我们就到美国开多少家黄太吉,我们不会做任何的翻译,黄太吉去美国做的就是煎饼馃子、豆腐脑、油条,美国人跟着我们学拼音,这就是信念。”
“我们有100万个可以影响的人,未来6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年销售超过1亿元的煎饼馃子品牌。未来中国的餐饮市场总量会从2.7万亿膨胀到10万亿,如果我们能从10万亿中有0.1%的份额,在一年中就能卖掉100亿元的煎饼馃子。”
夸张的语言、坚定的信念,赫畅的黄太吉深谙“互联网思维”的精髓,试图利用营销点子,将煎饼馃子这一传统食品做成明星。
一篇文章曾经这样点评黄太吉:“煎饼馃子哪里都有卖,黄太吉的味道并无特别之处,甚至不好吃。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很好玩,经常会有一些新鲜有趣的玩意儿,消费者都是奔着黄太吉的用户体验来的,都愿意为超出自己预期的体验买单。”
问题是,好不好吃真的不重要吗?故事总有结尾的一天,消费者在对互联网营销的新鲜劲过后,还是会回归对产品最本源的追求。就像一位营销专家说的,又有谁选择会一日三餐总吃煎饼馃子呢?何况还是很多人觉得一般的煎饼馃子。
值得一提的是,黄太吉一直引以为傲,被认为万万不能没有的官方微博,目前粉丝数已达10万。可翻看其最近10天的微博,评论和转发数上双的条数并不多。
那些“饿了”的企业
小米
2011年10月,小米手机发售。两年后,小米电视开卖。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视,上市前小米都做足了宣传工作。多次上演的桥段是,当人们的购买欲被充分勾起时,这时的小米,往往会来一句"对不起,供货不足"。但网上出售预约号的比比皆是。
饥饿指数:★★★★★
成功指数:★★★★★
口碑指数:★★★★
谷歌
不久前,谷歌眼镜在全国10个重点城市的苏宁门店展示,并邀请消费者体验,但并不做销售。4月15日,谷歌眼镜在海外也仅仅开放了短短一天的限量销售。可是,谷歌眼镜你造吗?淘宝网上早已开始销售你们的产品了,成交量较高的一家店铺已有200多个销售记录。
饥饿指数:★★★★★
成功指数:★★★★
口碑指数:★★★
途观
大众品牌车型途观自国产上市以来,消费者的普遍感受是提车难,正常的排车周期往往超过三个月,大大超过其他同类车型。部分经销商常以加装具等形式变相加价,才能加快消费者提车日程。网上甚至出现车主自发组成的"反加价联盟",抵制经销商的"饥饿营销"。
饥饿指数:★★★★
成功指数:★★★
口碑指数:★★
相关阅读:《黄太吉煎饼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