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互联网泡沫即将破裂,O2O行业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市场转冷之前,O2O公司有必要做好相应准备:避免如2011年“团购大战”的非理性行为;避免做O2O大平台的思路;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O2O依然可以足够自信。
今天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的一篇题为《泡沫就在那里—致经纬系CEO们的公开信》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传,文章的观点和建议很实在,得到了不少朋友的认同,张颖也借机给经纬创投做了一次效果极佳的公关宣传。
确实,泡沫即将破裂,这不是危言耸听!去看看近一年半上市的科技公司,几乎都受到的市场追捧,部分中概股的股价市值到了非理性的地步。诚然,中国巨大的市场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但市场在那里不代表能真正被拿下。
阿里巴巴的上市把这一轮泡沫推到了顶点,或者说阿里巴巴本身是这轮泡沫的推动者。在公司和没有公司的利益方的共同推动下,阿里巴巴上市前的资本市场异常火爆,大家都期待分享阿里巴巴上市的资本盛宴。赶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就已经上市的企业,股价一路走高;阿里巴巴上市后,其股价市值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资本市场的利好也终于被消耗殆尽;接下来,可能不需要等到2015年下半年,这一波好的行情就会逆转。
作为目前科技投资领域最热门的O2O,泡沫破裂后难免受到一定影响。但对于还处在早期的O2O行业来说,这不一定是个坏消息。普哥在《O2O行业迎来投资大热潮!》一文中提到几点观点:1)互联网深入传统行业及日常生活也是必然,线上线下结合的O2O孕育着的机会显然比纯互联网要更大;2)巨头大佬示范刺激着投资机构去追逐O2O;3)无论市场好坏,好的O2O项目一样会被疯抢。
当然,大趋势加大公司示范不一定代表O2O会一路顺风,和美国相比,中国O2O行业残酷的现实包括:1)至今未有典型的O2O公司成功上市,之前在澳洲上市的O2O概念股淘淘谷(TTG)不温不火;2)中国的线下(Offline)信息化十分落后,线下线下的连接很难高效;3)中国的服务水平整体不高,对线上线下的服务一致性难以掌控,很多时候只能往重的方向做。
今年融资的O2O企业非常多,包括红杉资本、戈壁合伙人、中路资本、联想之星、君联资本、晨兴创投、鼎辉投资、经纬创投等在内的投资机构都在O2O上做了很多布局。一旦这一轮好行情破裂,更多的O2O企业它们融资会受到压力。在市场转冷之前,O2O公司有必要做好相应准备。
避免如2011年“团购大战”的非理性行为。2011年团购网站之间大打广告战和价格战,最疯狂的两家拉手网和窝窝团当时都是以短期上市为目的的投机者,泡沫破裂后直到现在都未恢复元气,其他的如24券和团宝网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关闭。O2O注定是个苦活,线下的慢热决定了市场不会被立刻被引爆。最近的例子时,融资后的社区O2O公司叮咚小区在产品没有做好准备时就贸然大打广告,浪费了资金的同时对口碑造成了损害。
避免做O2O大平台的思路。不少创业者进入O2O行业时,依然抱着纯互联网创业的心态,往往朝着“轻模式+平台”的思路,既不想做脏活累活,又要有平台的巨大想象空间。相比做垂直,打造大平台,需要的资金资源会更多,在市场进入低潮后,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会更大。
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2013年到现在,O2O行业是出现了不少初创公司融资的案例,但更多融资的O2O公司都是深耕某个领域很多年,这一点在外卖O2O上比较明显,无论是到家美食会,还是生活半径、点我吧,都是苦逼了很多年后才被资本青睐。即便是目前已经上市、风光无二的58同城,其CEO姚劲波也说到“O2O路途遥远,需8年沉淀”才能成功。
O2O注定是个苦活,脚踏实地做事的创业者其实不用惧怕泡沫的破裂;泡沫破裂一方面让虚胖的公司被淘汰,一方面让挺过艰难期的公司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退一步讲,这一轮泡沫主要还是在纯互联网企业,处在早期的O2O是朝阳,资本最多只会回归理性,不会放弃O2O这个大机会。
之前文章提及的,亿欧网认为“O2O创业做重垂直好于做轻平台、线下大于线上”。在O2O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出门槛,线下服务把控好了后;即便投资机构不青睐,选择互联网大平台也是不错的出路。所以,在泡沫即将破裂之时,O2O依然会足够自信。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