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金矿。腾讯10月发布的《微信生活白皮书》公布了其最新数据:平均日登陆5.7亿用户,一线城市用户渗透率达93%。
任何产品似乎只要在微信上有一个入口,似乎就有了一飞冲天的资本。比如微信电影票。它背后的微影时代公司,就从1个月卖20万张票,到现在1个月卖1700万张票, 中间只历经了11个月的时间。
但是,微信的商业化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克制的,这个克制就体现在,尽管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巨无霸,却没有为商业化牺牲了太多体验;每一个商业入口背后,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TechCrunch峰会北京站上,微信商业化总顾问、微影时代的董事高峡,就分享了他们当初“抱微信大腿”的故事,非常的有趣。
高峡说,当初他们想要在微信上接入电影票的时候,张小龙和他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买电影票花的钱必须是全款。打折也好,优惠也好,必须是全款。也就是说,不可以让用户再掏第二次钱。
第二,必须在手机端完成一次性购票,包括选座。
第三,从在微信上买完票,到坐在座位上看电影,用户不再需要接触任何一个人(不需要人工服务)。
现在看来,这三点已经成为了网售电影票的通用法则,但是高峡说,在当时,更流行的做法是团购:用户在网上买到优惠票,但是到了电影院以后还要去人工窗口换票选座位,而且有时还要再加一点钱。
张小龙提出来的这三点,一下子就让难度加大了不少,不仅仅是从影院拿优惠票那么简单了。为了实现这三个要求,高峡说,脏、苦、累的活他们都做了。
中国大概四千多家电影院,知名的院线大概有十几家,大的像万达,附近的像成龙耀莱,要去跟每个电影院去谈。而每个电影院少的有二、三个,大的有十几个厅,要在线选座,就要有每一个电影院的每一张座位图。
他们大概做了两三个月,才几乎把所有的座位排码全部拿过来。为了减少人工环节,甚至想过在影院里设立一个自动的闸机,像地铁站一样,刷一下码就过去了,连换票、检票这个环节都可以省略。但是由于消防的原因,这个设想还是没成,变成了现在电影院门口都看得到的的兑票机,这样至少不需要再去原来的人工窗口兑票了,而是变成全部由机器来完成。
“现在微信电影票已经铺设了2000多家电影院,接近3000家电影院,这两项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投资也非常大。”高峡说。但接入微信后,他们现在一个月可以卖到1700万张电影票,整个“十一”期间,每四张网上卖出的电影票,就有一张是微信卖出去的。
与此相似的,还有另外一个不成功的案例——挂号网。
高峡说,腾讯给挂号网投了1亿美金,在今年上半年,他们也想在微信上提供挂号服务,比如在钱包下面有一个可以挂号的系统。
张小龙仍然提出了这三个要求:
第一, 你告诉我挂号是看病费用的多少;
第二, 你能不能做到我这里所有的号都挂好;
第三, 能不能我在这儿挂完号到那直接看医生。
但是对于挂号网来说,三个答案都是否定的。挂号的费用根本不到看病的10%,也没有办法实现所有号都在微信上挂,致命的是第三点——即使挂好号,也要到挂号台分诊,而无法直接看医生。最终,挂号网微信上集成挂号服务的尝试,还是没迎来爆发。
对于巨无霸微信来说,现在已经有了三个红利:第一个红利是人口红利,聚集了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用户;第二是技术上,像微信现在开放了非常多的平台,支付平台,硬件的接入平台,甚至企业号;第三,信用红利,比如微信认证过的企业号、微信红包等。很多人都以为接上微信的入口,就万事大吉,事实上,红利难以吃到嘴,“大腿”也并非那么好抱。
“微信上所有的应用都在力求做到简约和极致,减少与人的接触。”高峡说。“想吃这个红利,你首先看自己是不是能把用户体验做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