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突破200亿件,大约产生400万吨垃圾,一共消耗塑胶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这组数据引发关注,同时忧虑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
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公开演讲中透露“阿里正在制定‘绿色物流’标准”。“绿色物流”包括了环保快递箱、环保快递袋、环保快递车等系列产品。
据调查了解,快递包装产生的巨量垃圾的背后,快递员们为提高利润、降低成本考虑,在快递业的末梢已经慢慢地自发形成了快递包装循环利用的链条,各类纸箱以及早已被废品收购业拒之门外的泡沫填充品,均在快递员们的回收之列。
边送快件边要纸盒成习惯
快递员白刚来北京一年多,今年21岁,住在快递公司提供的员工宿舍里。这一年多时间里,“房租太贵了,租不起”让白刚觉得遇到最好的事情是住宿不花钱。每天,他开着厢式电动三轮车早出晚归,没机会谈恋爱,上网的次数也数得过来,最放松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跟同屋聊天,经常聊着聊着就睡着了。
白刚每次看到有保洁员提着纸箱要扔掉,白刚都会去拦截,将那些纸箱要过来。跟人要纸盒的事,白刚每天都要遇上两三次,几乎每次都能成功。白刚说“因为扔了也是扔了,对方觉着给我或者扔了对他们自己没啥影响,就送我了,他们还做了回好人。”
靠“捡”纸箱省成本
从业一年多来,白刚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一边送快递一边“捡”纸箱。白刚表示这么做是为了节省成本。白刚同寝室的其他快递员也如此。“每天晚上收工回去,谁都能带回去一些纸箱,有大有小,只要还能用,我们尽可能地多收集。”
白刚称没有这些捡来、要来的纸箱,收入会受到影响。“包装用的纸箱就是我们的成本啊,如果跟公司买纸箱,小的买一个全新的差不多要5毛钱,顶它两倍大的新纸箱要一块钱。我送一个快递件才赚一块钱,所以能省就省,省一毛是一毛。”不过具体省了多少,白刚和同事们却没仔细计算过。
在白刚的车里放着一个等待派送的泡脚盆。他指着泡脚盆的外包装纸盒说:“这个大的,如果客户说没用了,我们也愿意要。只要纸盒本身还能用,没被压得严重变形,都可以接着使。”
有了旧纸盒,白刚和同事们就不会跟发件客户再收钱,“靠这个也赚不了多少钱,能省点儿成本就行”。
也因为这种自发的“回收”行为,白刚觉着自己也算有环保意识,“至少我没有主动制造垃圾,在尽可能废物利用。”
还有快递员透露,为了节省成本,不少分公司不再从总公司购买带有公司统一标识的包装纸箱。“快递需要包装箱的话,很多发件人自己会准备箱子,除此之外就是我们自己会备一些。”
废品站不要的也能用
除了包装纸盒,一些快递填充物,白刚也视之为“宝贝”。
泡沫块、防震气泡膜、气泡袋、气柱袋、缓冲防震气囊、泡沫膜,只要遇到这些可以再次利用的填充物,白刚都会厚着脸皮去问能不能拿走。“前几次要这些东西的时候拉不下脸来,觉着像捡破烂的,多要几次就习惯了。”
在白刚供职的快递公司里,填充泡沫、防震气泡膜分别要论斤、论米购买,“气泡膜折合下来具体多少我也说不准,一米的话可能是一两块钱。”
有时候如果客户要用的填充物太多,白刚也会“心疼”,好不容易攒起来的那么多泡沫块,可能在一个大箱子里,没几下全用光了。
为了保证货品在长途运输中完好无损,寄件人和快递员都会格外留意包装。根据工作习惯,如果寄送物品是衣服、纺织品,白刚通常会给物品套上两层塑料包装袋,然后用胶带打十字封裹。如果是化妆品等易碎物,他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通常的操作流程是“先拿泡沫膜或者气泡膜裹严实,放到箱子里,有空隙的地方拿报纸、泡沫块什么的塞好,免得东西在盒里来回晃,最后封箱,用胶带封,要是盒子小,有时候再套个塑料包装袋,最后贴快递单。”
白刚自己打包装很舍得用料。“一定要包好,多塞报纸,或者多裹几层气泡膜,泡沫块也行,不能因为省那一点东西就冒风险。你省那点钱给人家弄坏了还得赔,更麻烦。”
白刚会花钱买包装用品,主要是胶带,“7块钱一卷,小件能用挺长时间,大件的话没准了,有时候一个大货捆进去一卷。”在他的厢式电动三轮车里,放着三卷透明胶带,有时候会放得更多,“要备用”。
白刚和同行们进行物料回收也有标准——不管纸盒还是填充物,一要干净、没有污渍,二要确实可以再利用。“现在电商这么发达,全靠快递,快递又不能包装简陋,要说有垃圾,我觉着不光是我们快递行业的事,”白刚说,“我们这行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这些东西再利用。”
对于白刚的这种做法,小编表示很赞同,应该在快递业里推行。虽说现在阿里推出了“绿色物流”,但是,毕竟制造成本较高,全面推行相对来说没那么快。而白刚的做法不仅促使了快递包装重复使用,也减少了快递垃圾。更重要的是纸盒也是小树苗演变而来的重复使用纸箱,也是间接的保护了小树苗。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