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05年前后萌芽的生鲜电商,在度过2014年疯狂生长期后,生鲜电商行业存在的问题在2016年集中爆发,同时生鲜电商们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淘汰赛。但是生鲜走上电商路,已经势在必然,如何走出青菜君、果食帮、天天果园等生鲜电商的停业、裁员、关店的失败之路?如何能在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的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做那个1%的盈利者?如何能够进军对着人们摇旗呐喊的三万亿生鲜电商淘金场?关键是要找到通向这个淘金场的正确方式。在找到通往生鲜电商淘金场正确方式之前必须先看清生鲜电商行业骨干的现实状况。
规模经营难实现,物流最痛
与传统的服装、3C等零售商品不同,生鲜市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启动起来极其缓慢。创业者想要把超市琳琅满目的生鲜产品搬到网上卖给C端,最先遇到的问题是物流。加之生鲜果蔬产品的特殊性,生鲜电商必须为之配备相应的冷链物流,然而冷链物流又有着“两高一长”之痛,即设备投入高、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
生鲜在实际配送中,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至少需要经过4次流转。从产地采摘到产地仓是第一次运输,从产地仓到销地仓是第二次运输,销地仓到水果零售商是第三次运输,第四次是最后一公里落地配。
大部分生鲜电商希望绕过中间流通环节,从产地直采运送至各地仓库,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但是C端平台想要在最大程度降低耗损和配送成本的同时,做到及时送,必须自建物流。这意味着平台将面临漫长的成本回收期。也就是说,在物流的高昂成本之下,生鲜电商如果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必然会产生长期耗损直至退出死亡。
走入恶性循环的“烧钱模式”,客户难留
烧钱已经成为了生鲜电商的常态,倒下的没倒下的都在似乎无止境地烧钱。如天天果园在今年3月末完成了D轮融资,D轮融资融资金额达1亿美元。仅仅过了3个月,天天果园门店接连关闭。爱鲜蜂在经历了裁员风波,也开始了D轮的融资。而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已经有 “青年菜君”和 “果实帮”分别在7月30日和8月1日宣布停业。“果实帮”在停业通知中直言:“生鲜行业异常残酷,O2O补贴大战、产品低价竞争……”
生鲜电商于普通水果电商对比,逐步褪去补贴之后,所面临的客户流失的窘境。现在生鲜电商已经陷入了补贴的怪圈,越是补贴,就越是亏损,但因为亏损,就想争取更多的流量和会员,就不得不用补贴作为噱头吸引消费者。
烧钱模式比拼的就是资本力量,用疯狂的补贴执行低价竞争策略、排挤竞争对手,达到用市场规模换来企业盈利的出路。然而外卖市场、网约车市场都能在短时间内瓜分市场、打击传统销路,而生鲜电商既不可能消弱传统生鲜经营模式,又很难在如此大的市场内形成瓜分或垄断。没有规模化带来的盈利出路那么烧钱也只会加速生鲜电商生命力的流失,最终只能钱尽人散。
建立健康、盈利的模式成难题
B2B、B2C、O2O、拼单团购……每一家入局的生鲜电商都给自己打上了一个模式的标签。不过,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标签依旧掩盖不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到目前为止生鲜电商还没有涌现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还在验证当中。目前生鲜电商的主流模式是以天天果园、易果生鲜、沱沱工社等早期玩家为代表的B2C模式。
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统计的数据,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实现盈利的只有1%,基本持平的有4%,有88%略亏,剩下7%则处于巨亏状态。可见,亏损是生鲜电商行业的基本面,建立健康的盈利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难题。而盈利模式不清的更深层原因是生鲜电商仍然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处女地,各方对该领域电商发展的前景仍没有清晰的认知。
从生鲜电商的发展趋势来看,行业发展已经度过了2014年的疯狂期,无论是资本力量还是品牌企业都已经从狂热进入到了理性阶段。就如果食帮在告别辞中说道:“生鲜行业异常残酷,O2O补贴大战、产品低价竞争……也许我们还是不够努力,在效率上无法领先一步,更低估了生鲜行业的经营难度。”可见果食帮对行业现状有着清晰而理性的认识,而它的垮掉说明生鲜电商已经进入到了行业的拐点。
生鲜电商行业很美好,但现实是很骨感的。在经历整个行业的停业潮、关闭潮之后,电商平台应该痛定思痛,在等待消费升级、市场局势以及购物人群的变化,保持一定的经营规模,对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探索,保持对线下不方便购买的高档、个性化、特色化生鲜商品的渠道优势,在逐步演变的生鲜市场更替中寻找新的契机和发力点。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