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王坚,在2013年之前,我们当初是这么说的:这个骗了马云10亿的骗子。
然而在2015年,在计算界的奥运会 Sort Benchmark 中,阿里云的计算速度,把之前的记录缩短了一半。
我们惊叹着阿里云,惊叹着飞天,然后将王坚这个名字悄然遗漏。
2019年11月22日后,他又多出了一重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位从民营企业走出来的院士。
|王坚变成“骗子”的开始
2008年,王坚受马云之邀,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首席架构师,专门负责“阿里云”的研发。
那还是十多年前,没有人知道,云计算未来会是什么样。国际大佬刚刚开始,国内,几乎不认为它有什么价值。
没有人认可,这仅仅是王坚落人口实的开始,然而下面5年的时间才是他崩溃、挣扎的痛苦人生。
阿里云的开发,从零开始。他们没有可以模仿的产品,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技术,全部要靠自己。
用王坚自己的话说,“每个环节,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谁都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要做的是,“无中生有”。
王坚把这套云计算系统命名为“飞天”,取材于中国的神话故事。大概的潜台词就是,我们要做一件所有人都没有做过,只存在于神话里的大事。
“飞天”里各个部件的命名,也体现了王坚的野心——安全管理部分叫“钟馗”,任务调度叫“伏羲”,监控叫“神农”。
|雄心勃勃的开端,暗淡的结果
王坚的团队招牌时海报上写着“英雄汇”。
他们说,自己的团队要“写出一套足以改写中国计算力系统,甚至是世界计算力历史”的云计算系统。
年轻单纯的程序员哪能受得了这种说辞的蛊惑,再加上招聘人是林晨曦——亚洲首个ACM全球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总决赛冠军获得者。
2009年春节,王坚带着几名从微软研究院挖来的旧部,加上招聘来的二十几名工程师,在北京开始了“阿里云”的研发。
林晨曦是阿里云的第一技术负责人,用他的话说,“阿里云就是在翻硬币,并且要祈求,每次翻的都是对的”。
经过大半年的挣扎,飞天迎来了第一场首秀,测试的部门则是当时的阿里金融。
而阿里云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下,将能出的错都出了一遍。传输、稳定性处理速度,但凡技术架构能踩的雷,阿里云一个都没落下。
阿里金融每天都有新业务,阿里云也每天都有新BUG。然而过了一整年,王坚团队终于将阿里云的使用测试正常。然而这一切只是开端。
|一波又起。幸得马云
在2010-2012这三年时间里,阿里云几乎处在噩梦当中。他们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没有成绩,也就没有KPI。
那三年时间,阿里云部门的绩效,年年倒数第一。阿里云的工程师甚至都在其他部门抬不起头来。
一切皆因5K的技术架构,这在国外都是没有技术架构,却是由云梯1以及云梯2相继实验测试。阿里云便是云梯2。
2012年阿里年会,云梯1已经能实现4000台服务器的调度了。
阿里云却停留在1500台上下。
王坚在年会上痛哭流涕,很多人都说阿里云要解散了。很多人都已经准备抢人了。结果马云没能让他们如愿。
因为马云在会上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不负众望,2013年3月,阿里巴巴技术保障部给出了一个数据,云梯1和云梯2的计算力,要在6月21日达到饱和。
最后阿里巴巴选择了阿里云,王坚和他的云梯2。余下皆是辉煌。
2015年,12306选择了阿里云。
2017年,阿里云获得了中国电子协会15年以来的第一个特等奖。
2018年,阿里云和杭州市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城市”——杭州的摄像头会采集车流数据,上传到阿里云进行计算。
2019年的第一个季度,阿里云的营收,超过了46亿。它的估值,也超过了710亿美元。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有些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有些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王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阿里云,就是在用命去填”。这个命,可能是一个程序员最好的那几年,那可能是他对于软件的所有的热情。
即便不被人理解,即便被人唾骂。他们依然怀抱着理想,在属于他们的江湖里驰骋。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