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说微营销,但大部分企业和个人都不知道怎么玩。我成立了一个七星会新媒体研究院,和研究员们在一起讨论得比较多,也实践了很多,平时记录了很多小技巧。用长篇大论的文章,写起来太累,看起来也很累,干脆整理成小技巧,这里的技巧包括了公众号和个人号的小技巧,都比较实用。
大家都知道,2015年面对“千人千面及小号的打标”等权重的提高,所以,再不去做好基础优化,靠运气也要做好优化的,靠刷单就更难生存了,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用。
移动支付正在逐步取代传统银行卡,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等我们发觉时,我们的衣食住行都被其承包了!
模仿对于很多团队来说是最好的起步方式。毕竟有人在市场和商业模式上都勇敢地吃了螃蟹,成功或失败都有大把的经验可以借鉴,若结合产品/市场差异化的战略,成功的美梦还是值得一做的。那么如何是“抄袭”一款产品的正确姿势呢?
7月3日消息,战线很长京东618大促刚刚结束,刘强东曾透露,618当天订单量超过1500万。但各大品牌在大促期间的具体销售情况如何呢?
了解高价值的消费人群的需求,再匹配高规格的客户服务质量,形成的转化超出想象。根据2015年阿里巴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零售端活跃用户已经达到3.5亿,同比增长37%。愈来愈多的客户数量,带动空前暴涨的用户数据,而衍生的问题是:维系客户关系的客服压力正在日渐增大。
淘宝让人既恨又爱!恨的是——没有流量,起早贪黑,拼死拼活,没日没夜的干,但是还赚不到钱,甚至亏钱;爱的是——淘宝给了我们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不管是否最终能否实现自我价值,但淘宝确实是提供了平台)。
最高明的营销是每次卖给消费者的是他们一辈子的回忆。如果卖的东西定位为商品或服务,就会有一定的价格。把回忆卖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拥有的就不仅是价格,而是价值。
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小米。然而,爆款的打法今非昔比,之前以暴力和投机的爆款炮制姿态不再奏效。去电商红利时代,采取差异化市场策略,在细分市场中采取单品突破,恐怕是后入局者的突围法门。毕竟找准消费者“痛点”和空白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由产品产生的品牌印象一旦形成固定联想公式,就很难再改变。AUN就是这种小米模式的追随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