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部分消费品“好像”涨价了。带着疑惑,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超市,看到啤酒、饼干和软饮料等食品以及部分日化用品确实悄然之间发生了些许难以察觉的变化:有的“体重”轻了几克,有的“腰围”细了一点点,若没有商标上标注的数字,恐怕再细心的人也不会发现。可商品“减肥成功”,售价却并没一起“瘦身”,其原因何在?
食品行业玩“瘦身”
据调查,以往市场上常见的355毫升/罐的啤酒统一变为330毫升/罐,而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三款主打产品均更换了部分规格的饮料包装瓶,容量由600毫升减少为500毫升;康师傅、统一、美之源等品牌也纷纷仿效,多款果汁饮料的容量规格从500毫升/瓶缩水到了450毫升/瓶。“瘦身”的不只有饮料,乐事薯片由几个月前的120克/盒“瘦身”为110克/盒,卡夫饼干也从原来的130克/盒减少到了现在的115克/盒。除此之外,部分品牌的牛奶也纷纷“瘦身”,原本250毫升的蒙牛、伊利袋装纯牛奶现在变成了240毫升,其他乳制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量现象。
食品行业的隐性涨价之风其实由来已久。2007年7月,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联手上调价格,平均涨价幅度达到20%。随后,国家发改委宣布此次方便面涨价属于价格串通行为,违反相关规定。“明涨”被制止后,康师傅使出“减量不变价”手法,其红烧牛肉面从90克/袋减重到了85克/袋,“缩水”幅度超过5%。2011年4月,伊利冰工厂的两款产品在价格没有变动的情况下,重量均比2010年轻了近10%。
成本上涨是主因
纵观这场隐性涨价风潮,成本压力增加无疑是主要原因。上海副食品行业协会分析了部分价格正在上升的食品原材料,如饼干,其使用的面粉目前均价每吨近4000元,大大高于往年;而软饮料的生产成本,以康师傅每日C系列产品为例,其属于低浓度果汁,含糖量在30%左右,原料食糖的价格从往年的5270元/吨涨至现在的6380元/吨,涨幅达21%,而包装瓶的原料PET价格从去年即开始一路上涨。此外通货膨胀导致物流运输、场地租金和人力等成本的上涨,也加大了企业的运营压力。
由于消费品,尤其是食品、饮料、日化用品等商品同质性极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相对较低,为了保证产品的销量和利润,价格就成了影响消费群体数量的重要因素。一边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一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商家表示只能通过这种不易察觉的隐性涨价方式减轻运营压力,稳定消费群体。
消费者希望买个明白
对于部分消费品隐性涨价的现象,大多数消费者表示不能认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一致表示,虽然能够理解生产企业的困难,但商家首先应当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现在企业的生产成本高了,只要能保证产品质量,适当提价是可以理解的。但商家应当明明白白涨价,让消费者清清楚楚消费,而不是暗地里变相抬价,蒙混过关。”消费者张先生说。多数市民认为,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隐性涨价有损企业信誉,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其隐性涨价,还不如明码涨价,至少让消费者心理有谱,可以有所比较。
专家表示,在市场经济下,企业迫于成本压力,适度上调价格属正常现象。但这种“暗涨”的手法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同。广东省流通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隐性涨价行为有不诚信之嫌。同时更需警惕的是,部分在行业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以成本攀升为名,搭通胀的“便车”跟风涨价,实际却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行业巨头涨价往往会引发整个行业的跟风,如此则不利于物价稳定。因此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快价格立法,加大监管力度。分析师马文峰认为,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如果要涨价,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其向公众公布具体成本和利润情况,并通过类似于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决定是否可以涨价。而各行业内的企业也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遵守约谈承诺,共同维护消费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