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武夷大红袍的名声享誉世界,但在一片片的赞美声中,出现了不和谐的调侃声。
目前,市面挂着武夷大红袍的牌子卖着劣质茶品现象越来越严重,大红袍的价格参差不齐。1998年8月18日第五次岩茶节,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举行拍卖,拍出15.68万人民币;2002年11月25日广州南海渔村以18万人民币拿下20克母树大红袍;2004年12月香港人蒋小红出价16.6万港元买了20克;2005年4月13日,北京马连道茶缘茶城董事长马武则花了19.8万人民币买下20克,这样上万元天价的几十克大红袍与小摊贩上10块多就能买到15克大红袍,天上地下的感觉让消费者在购买大红袍时望而却步。购买劣质茶品的消费者直呼上当受骗,武夷大红袍虚有其表。
我们都知道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武夷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市面上的大红袍出至何处,为何价格天差地别?早前,面对如此珍贵的稀有树种,未雨绸缪的人们早就想到对其进行无性繁殖试验,之后成功移植栽培面积达数万亩。市面上热销的武夷大红袍几乎都是通过移植栽培后的植株上采摘的,试问稀释了千万倍的饮料你还能喝到多少的原汁原味?可想而知,消费者直呼大红袍虚有其表还是能够理解的。
大红袍大致可以分为4个级别,武夷山正岩区的大红袍是第一级别,半岩区和外岩区的是第二等级。业内人士揭露,市面上的“大红袍”多属于第三种,部分是用产自武夷山的各种茶叶经过打堆拼配而成的。这种大红袍则是明显其他品种的茶而味道上又未能统一者,通常会加入水仙、肉桂茶和奇兰茶。这种滥竽充数的作法,更是留给外界一种大红袍是拼茶的错觉。在武夷山不同的正场出产的茶品各有所长。把所有的特色拼配在于一起不见得是精粹提取,有可能导致变质,变得平淡无味,误导了消费者的对武夷大红袍的认识。武夷大红袍并不是虚有其表,只是因为种种的因素被束缚,被误解了。
无论是无性繁殖还是拼配,从长远来看都是不利于大红袍往高端路线的发展。大红袍如何才能真正被大众所认可,有更上一层的发展?有的人认为,大红袍需要在工艺上有所提升,减少滥竽充数的现象,把大红袍的品牌价值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有的人认为,深入研究大红袍的移植栽培技术,让移植的树苗能够更全面的复制营养架构;还有的人认为,大红袍市场需要规范化管理,加强政府在市场中的推动作用。武夷大红袍是福建人的骄傲,当它被人误解,你还能无动于衷么?在大红袍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出于什么角度的考虑,只要能够力促大红袍产业稳健发展,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尝试的。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