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田,山头随处可见正在开采的矿区,但是跟以前不同的是,山头不再是空洞光秃,而是增添了许多绿色。
素有“闽中宝库”之称的大田,矿产资源丰富,由于矿业的发展,造成许多山头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被列为全省22个水土流失治理Ⅱ类重点县之一。
近年来,大田县积极探索矿山治理新路子,根据其流失强度和地类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不仅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库,还重点对停采、废弃、无主、闭坑等矿山进行草灌乔相结合治理,将贵竹林等6个县级、17个乡(镇)和部门示范点逐步治理改造成为山庄、公园、花园,或者建成工业园区。走起了一条生态矿业的发展之路,积极。
当前,大田在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大生态建设步伐,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
生物治理废矿区重焕生机
“这里曾经因为过度无序开采,水土流失不是一般的严重,别说种树,连棵草都无法成活,收益是有了,但是产生的恶劣影响是无法形容的,只要一下雨,矿山上的泥石流冲刷下来,山下一片污浊。花费了不少力气治理,现在这里好多了。”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村民陈生怀说。
位于建忠村的贵竹林矿区是一个废弃的老矿区,此前因为过度开采,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土壤也被重金属严重污染。
大田县建设镇一位负责人透露,由于治理难度大,治理方案也是一试再试。最终摸索出从外面运来干净的土壤进行围填,覆盖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再种植林木、草皮,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养护,矿山的生态才慢慢得以恢复。
“矿区的水土流失危害无比,不治理就没办法生活,治理好了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在山下正常种植,增加收益,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啊:你如何对待生态,反之它就会如何回报你。”一位姓黄的村民说。
不仅如此,县里还打算把这片已经填平好的矿区库规划成乡村休闲生态公园和华东民航局大田公用直升机基地,把其发展成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区,建成之后,受益的村民将超过2万人。
矿区的治理模式一经推开,大田许多山头随处可见治理水土的踪迹。
大田县太华镇万湖旧矿山,一个废矿点正在进行填土,工作人员在已经填好的地上种草植树,届时这里将出现一个绿色花园式的矿山,面积达300余亩。
银顶格矿区,该地已经建立了矿山植被恢复实验示范基地,在矿山的堆土弃渣场种植桉树、红叶石楠、泡桐、马尾松、杉树、红叶杨、桂树、类芦、木豆、爬山虎等适合矿山生长的各类树种草种,实行草灌乔相结合,提高矿山治理成效。
山贵崎矿区,用于生态治理的资金已经近2000万元,按照“绿色工业园区”模式进行治理,平整矿山广场4000多平方米,对裸露地种植树木、草坪,绿化面积100多亩。
据统计,去年该县完成矿山治理面积5000多亩,种植红叶石楠、木荷、松、杉等树种近30万株,播撒草籽500多公斤,其中6个县级示范点治理方案已分别由福建师大地理学院、省冶金设计院、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和省地质工程研究院设计完成,进入实施阶段。
茶园套种树木绿化生力军
在大田县屏山乡屏山村,成片的茶园显得尤为绿色、清新,眼前的茶园殊不知也是受到水土治理的巨大恩惠。
“以前觉得只要种上植物,就不会水土流失了,但是结果却不是这样。山顶种茶却没有其它植被保护,每逢下雨土壤就跟着跑,土没了养分也就没了,别说收成,连养活都困难。”屏山村茶农郭盛理回忆说。
由于村民种茶不科学,屏山村一度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去年县里将屏山乡内洋溪列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其中,茶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重头戏。遵循茶园套种桂树、杨梅树等树木模式,护坡也种上百喜草,茶园水土流失已经成为“过去时”。
去年,全乡投资501万元,坡改梯面积达150公顷,生态林封禁415公顷,造林83公顷,修建机耕路3.3公里,修建截、排水沟10.9公里,建设拦沙坝1座等。
屏山村村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种什么都有底气,而且收成也不错,这都拜治理水土的功劳所赐。就像经过综合治理的茶园,水饱土肥,产量、质量都提高,价格自然也跟着上涨,就连泡出的茶味都不一样了。
此外,为激励村民投入到治理水土的行列中来,该乡每年都会不定期提供桂树、樱花树等套种苗木,不仅减轻了村民的压力,而且还让山头变得更绿。
大田县水保办主任严志后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和外埂内沟、前高后低的要求,将原地瓜地、坡耕地改造成生态茶园,并配套建设“猪-沼-茶”和山地水利节水灌溉设施,套种樱花树、桂树、银杏等珍贵树种,使生态茶园建设成为山地农业开发的典范。同时,还推进流域两岸、公路两侧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改造、新建生态茶园8300多亩。
“防”字下工夫绿色恢复更快了
治理开先头,保持要跟上,大田县除了大力开展治理工作外,在“防”字上也下足了工夫,县里出了不少新招、妙招,有效地巩固了整个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果。
在矿区水土保持中,当地一方面引导矿山业主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设计”的要求,规范有序地开采,将所有的弃土弃渣运到指定地点集中堆放。另一方面,整合水利、国土、林业、环保、安监等部门行政执法职能,在全省率先成立环境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全面监管、查处各类涉及破坏生态的事件。
据统计,去年大田县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多人次,打击水洗矿(砂)26家,制止偷排、乱弃土弃渣企业15家,清理非法小冶炼等企业11家,有效巩固了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我们县设立了矿山水土保持方案前置制度,凡矿山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不落实的,不予年检,‘三率’考核不予通过,通过这个举措,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并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一名执法员说。
“谁治理,谁受益;谁破坏,谁治理”,一句简单的话,却不容易做到。但是大田县一方面除了引导、激励村民和企业单位外,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严格执法来让那些破坏水土的单位“买单”,确保矿山生态治理取得突破,力争在矿山生态治理上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数字生态
去年大田县结合争创生态县活动,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全县实现治理面积12.88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36%,其中造林7.44万亩,封禁3.4万亩,矿山植被恢复、公路两侧绿化和园区绿化2.04万亩。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