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店现象
2013年8月28日,深圳一个名叫微店网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3天后,在各大Q群、微博、论坛、微信,到处充斥着微店主的推广链接,访问量迅速拉升,并以每天翻翻的速度递增。创始人“老莫”在其微博上匿名晒出一张运营数据预测表,按其前5天的实际访客以及增速,30天内,该网站的日访问量将突破17亿,注册用户3.3亿。该运营数据立马引来了圈内人士的围观。但由于服务器不堪重负,访问量增速并未按预测飙升,随后出现的服务器瘫痪,甚至让访客大跳水,出现了连续3天的访问中断。
国庆节后,微店网官方发出消息,加大了服务器等硬件投入,微店网再次上路。重启后的微店网热度依旧,无数网民像洪水一样,涌入这个不到2000件上架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微店号分配在一周内迅速启用到6位数。
微店用户迅速突破10万,海量的微店主,疯狂地推广自己的微店网址,吸纳分销商。为了吸引眼球,很多网民甚至移花接木,在推广语中添油加醋,有的说微店网是继阿里、淘宝之后最先进的电商模式,有的说微店网是马化腾投资的,有的说微店网是马云投资的(微店网官方把自己定义为“全球第一个云销售电子商务平台”)……一时间,朋友圈、无数的QQ群、贴吧、微博,都在讨论微店,很多朋友甚至隔三差五就收到微店主的推广链接。
10月28日,诞生2个月的微店网,注册用户突破112万。
11月20日,中国最大的财经门户网站和讯科技爆料,微店网网址遭同行拦截,阿里系淘宝浏览器、安装了阿里旺旺、支付宝插件的所有电脑,用浏览器打开微店网链接时,均提示用户存在风险,并把用户引导访问淘宝官网。
12月3日,微店网官网公布题为“微店网致马云的公开信”,千字文言,字字泣血,声讨阿里违反工信部第20号令,公然践踏网民权利,不正当竞争破坏竞争生态。次日,21CN财经、中国经济网、华股财经等300多家媒体对事件进行了深入报道。
12月7日,深圳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广场报道了微店网遭遇屏蔽门,阿里被指持强凌弱。2013年12月18日,新锐纸媒《深圳晚报》头版整版报道了事件全过程,题为“微店网VS阿里巴巴,蚂蚁不服战大象”。
至此,微店网与阿里之间的商业纠葛,开始公开化。
2014年1月2日,微店网商业模式探索高峰论坛,在深圳万众影城举行,300多名微店粉丝、法律专家、电商行业协会、供应商代表对微店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微店网注册用户突破320万,并以每天3-7万的速度增长。
二、微店模式
单从访问量、用户数来判断,微店网的确是匹大黑马,一般的电商平台,在四个月内吸纳这么多的拥趸,是极具挑战的。透过热闹的背后,我们解构解构微店的商业模式:
百度百科对微店的解释是,零成本开设的小型网店,无库存压力,无资金风险,无需处理物流和客服。那谁来发货?谁来处理库存和客服?
微店网的商业模式,简概为一句话:供应商把产品发到微店网,由无数的网民开设微店帮他去销售产品。这个商业模式里面,供应商获得了订单,微店主获得了交易佣金!
微店的模式,笔者产生了三点总结:
1、电商分工进一步细化
传统电子商务平台,无论阿里、淘宝、天猫、京东、苏宁、1号店……无一例外都交给了企业老板一个模板网站,这个建立在大平台之上的模板网站要产生订单,老板还得会推广。
微店的做法,一方面,让老板在自己不擅长的网络推广中解放出来,把产品发布上来,就有无数的微店为其销售,自己只要处理好货源、客服、售后即可;另一方面,那些没有货源的80后、90后,不需要背着相机和大包满街找货了,更不需要一笔笔给消费者发快递,整个微店就是一座天猫商城,推出去,衣食住行用玩只要有人购买,自己就有了佣金。
2、推广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统一
电商平台的同质化,导致价格战,没有促销就没有销量,这仿佛成了行业惯例。电商平台如何绑定消费者,成了一道无解之题。
在电商领域,网商一般就是供应商,他们自己找货源,推广自己的网店,让顾客进入购买。微店则让推广者与消费者统一起来,直接把全品类的商城开到消费者手里,整座商城都是消费者的,你可以做推广者,有人买了,你就有了佣金;自己有需要,就在自己的微店购买,佣金自己赚回来了,相当于购物打了个折。这样,消费者粘性会越来越强。试想,同一个产品、同等价格同质量,消费者会在自己的微店买,还是在京东、天猫买?人手一个微店,这是微店网理想国。
3、长尾碎片资源pk平台与品牌。
微店太新,品牌太弱,但他握住了消费者,渠道招打得很妙,他是先建渠道,挟采购以令供应,先把下游渠道建好,回过头来再收拾上游供应链,所以,虽然成交转化率不高,但他有海量的流量,订单比同样新的电子商务平台,必然要多得多!
天猫、京东、苏宁的特点是“强品牌强平台”,市场认同度高,成交转化率远远高于微店。然而,他们有四块共同的短板,成为他们共同的痛:供应商竞争白热化、平台同质化、消费者松散化,推广费用高企。
除了各种资源背景的不一样,京东、苏宁、天猫、易迅,给消费者的感觉并无区别,消费者可以游走在这些平台间随意购买;京东苏宁易迅的线下广告成本自不必言,淘宝的平面广告今年也开始铺天盖地了,线下广告之重,是压垮电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争议微店
打开百度,搜索“微店”、“微店网”,出现的搜索结果,就足以看到微店的争议之大。微店用户增长之快,会员数量之多,管控必然鞭长莫及,这些特点,都注定了微店是个极富争议的模式。
笔者总结,主要是以下三点:
1、微店是真的吗?
在大多数中国网民眼中,如果长得不像阿里巴巴,不像淘宝、不像京东,那就不叫像样的电商平台——看惯了那些个样子,突然出来个不一样的,不适应。
“零库存、零投入、无需处理物流和客服”的微店内涵,太新,很多网民都感觉不可思议。在电商界,早就有以出售整座商城为名,把同一个商城,改一下二级域名,收取几万元服务费来忽悠老百姓的。微店网来了个零成本开微店,大多网民都觉得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都在怀疑,微店是不是真的!
2、开微店能赚钱吗?
先看微店公布的几个运营数据:8万多个订单(截至2014年1月2日公布的数据),假设平均每个订单100元,交易额即为800万,假设佣金比例为10%,产生的佣金为80万,80万佣金由320万微店主瓜分,也就是说,平均每4个微店主分到了1块钱!
单从这道数学题看,开微店赚钱不容易!但我想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看事物不能只看横断面。
其一,微店的供应商还很少,产品不够丰富。短期成交量很难飞跃,真正大规模交易的到来,尚有待时日;
其二,交易佣金来得慢,认证佣金来得快。微店把供应商进驻的工作是交给认证员去认证的,1000元/家的认证费用,从目前一片蓝海的情况下,将会非常可观。
其三,第一批供应商与认证员,是这个模式最大的受益者。微店网手握巨大流量,前期供应商少,竞争不激烈,第一批进驻的供应商机会多,推广效果以及订单量,都应该会有保障。认证员利好方面,按淘宝700万卖家来算,如果一年内有10%的企业级卖家进驻微店网,就有70万供应商,每家1000的认证佣金,这将产生7个亿的认证佣金,如果由700个认证员(目前100个左右)瓜分,每个认证员是100万元的认证佣金。但这些前提都是,微店网能不断完善它的平台以及配套体系,技术和服务要跟得上。
3、微店是不是传销?
1月2日,笔者有幸受邀,代表行业协会出席了微店网商业模式探索高峰论坛。会上就微店模式是不是传销的问题,法律专家都发表了观点:
广东德盈律师事务所欧雄灿律师援引了《禁止传销条例》的规定指出,微店网的模式与传销有着本质的区别: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被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欧律师随后强调:
其一,传销会收取巨额入门费或者强迫认购商品。而微店网对所有微店主是免费的,不收入任何形式的加盟费。开微店也无需认购商品。
其二,传销分多级盘剥,先来者剥削后来者,赚取暴利。微店为了鼓励微店主发展分销商,建立宽广的推广渠道,可以抽取分销商交易佣金的30%作为奖励。这个只限一级,隔层没关联。并且,交易产生佣金了,才有奖励。这种分成体系和规则,完全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其三,社会危害性。被卷入传销漩涡,一般都投入巨额资金,最终无法收回,造成相关人巨大的财产损失。微店网的商业模式,对供应商来说,得到了订单;对微店主来说,无需资金投入得到了交易佣金;对消费者来说,获得了购买的便捷性;对国家来说,缓解了就业压力,这是一个多赢的商业模式。
四、模式虽创新,后期发展仍有待观察
中国企业报记者郭奎涛看了微店之后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了十几年,是时候有个新东西出来了。
从微店网的品类规划以及业务布局来看,的确是个大生意。拥有海量粘度用户之后的微店网,其业务扩展会令很多垂直领域的电商不寒而栗。
另外,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微店网在1月2日发布了他的手机端,打通了微信、微博的访客入口,这个维度的商机也无可限量。当然,这同样面临着另外一个层面的竞争风险,比如潜在对手腾讯。
在笔者看来,微店的商业模式是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但后端对供应商的整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仍然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微店模式虽然有很大的创新,但其能在电商行业发展的走多远,还在于其对后端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其能达到什么高度,目前还难下定论。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