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以“禅茶”为主题的“清溪雅集”茶文化活动——九峰茶会,在安溪县蓬莱镇九峰岩寺举办。作为清溪雅集的第二期活动,九峰茶会聚焦“茶禅”,通过茶会形式深化安溪铁观音与生活禅的联系,推广一种美雅慢生活的健康理念。
为期一天的活动,由上午的供茶会、下午的禅茶会,以及晚间的普茶会组成,寺院住持、僧众和各地信众,茶人、茶文化工作者济济一堂,品茶论禅,各得其乐,在禅茶合一的传统回归之礼中,感受“根植菩提种,叶抽智慧芽”的禅茶魅力,共同体验“安溪铁观音·美雅慢生活”的乐趣。
供茶会:古老供茶习俗再登历史舞台
1月4日,是九峰岩寺供奉的三代祖师的诞辰。一大早,当地信众就已在殿前等候,还有不少台胞、海外侨亲是专程赶来的。上午9点40分,供茶仪式如期开始。庄严的法鼓鸣响,众人在九峰岩寺住持思明法师的主持下庄严有序行供茶礼,敬颂茶疏,行茶入席,饮茶祈福。仪式上,茶花、铁观音茶等安溪特有的茶品一一呈现,点茶文、宣水文、《香赞》、《九峰岩茶颂》等禅茶作品首次展现,作品解读了天、地、茶、人相生相促进的联系,无论是茶人或是大众,都大开眼界,印象深刻。芸芸的信众,袅袅的香火,清悦的梵音,芬芳的观音茶香,构成了神秘而具魅力的禅茶世界。
“此一瓣观音茶,即因天降,又属地生。两牙未判之先,根源充塞三界;一气才分之后,叶遍满十方;汲日月之光华,纳山川之秀丽,即戒即定即慧,非木非水非火,收来在一微尘,散去普滋法界……”茶文配合梵乐,庄重而清悦,令听者心生敬畏与感恩,对茶有了重新认识。新浪泉州总经理林毅芳认为,以完整严谨的仪式去赞颂茶,这是安溪铁观音从未有过的待遇。今天的茶和禅是无愧的主角,这对于当代安溪茶文化,是一次形式上的丰富,内涵上的充实,以及社会价值的拓展。
参与茶会的大多数人表示,这是第一次体验到禅茶文化,立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蓬莱当地的信众则说,“供茶”这一古老的习俗只听老人家说过,并未见过,有幸参与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叫人又觉新奇,更觉欣喜。
来自台湾的信众李先生对供茶仪式给予高度肯定,他说,台湾也有以茶供佛的习俗,是早期从大陆传过去的,但已经渐渐被现代的年轻人所遗忘。将习俗仪式化很重要,一套严格规整的仪式,让人记忆深刻,有助于供茶习俗更持久地传承。他认为,这场仪式的举办,无论是对禅茶文化的传播,还是安溪铁观音茶的推广,都是极好的。
据了解,安溪自古就有以茶供佛的习俗,县志中对此也有相应记载。至近代,由于安溪茶外销茶路的中断,加上连年战争,民众生活疾苦,温饱难继,供茶习俗才被迫中断。因此,此次九峰供茶会,标志着安溪供茶习俗的正式复出,安溪茶与禅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结合。同时,此次供茶仪式也是国内“以茶供佛”仪式的首创。
禅茶会:各界共享铁观音美雅慢生活
午后天气晴好,暖阳普照。九峰岩寺内,大殿前、庭院中、菩提树下欢声笑语。10桌典雅茶席边,高僧、居士、海外侨胞、信众、茶人媒体等各界人士纷纷围坐,在交流禅茶心得的同时,分享各自带来的茶品。
菩提树下,僧人煮茶论禅,艺术家则一把“蕉叶”在旁,奏出缕缕清音;大殿门前,茶人媒体再续茶缘,画家席间泼墨,笔下生出许多雅趣。当日的九峰岩寺,杯杯观音茶香,味味普陀禅意,一派和谐圆融的景象,禅虽源于寺院,却在这一刻走出了寺院,化作人人参与、享有、可谈论的“生活禅”:
住持思明法师,曾在河北赵州柏林禅寺修学,那是著名的禅茶公案“吃茶去”的出处。他为众人讲述了这桩公案的来由,从出家人角度表达了自己对禅茶的理解。他说,茶与禅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在盛产铁观音的安溪,更是有着难得的机缘。饮茶有助于禅修,有助于养生,茶与禅可以互相丰富、推广。这次禅茶活动,让僧人更了解茶,让普通人更了解禅,禅文化借助茶这一媒介,使茶生出了“缘”,这种缘,让人懂得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便是生活禅。他还表示,今后的九峰岩寺,将继续探索实践将茶文化融于佛门禅修之中,以禅悟心,以茶养心,以禅启性,以茶助道。
本次活动的总策划人谢文哲则从历史角度对生活禅作了进一步解释。他表示,佛教盛极于唐代,也彻底中国化于唐代。所谓“中国化”,即是星云法师所说的“人间性”。再一言以蔽之,是佛教吸收了中华文明的“人间性”。这根柢的“人间性”,即关心现世,关注当下,一心一意,想方设法让眼前的世界既庄严又喜乐,让人世既安稳又妙趣无穷。他同时认为,这正是策划举办此次禅茶会的缘起。
参加禅茶会的一媒体负责人对此有感而发,对安溪茶产业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就当下而言,安溪铁观音所倡导的“美雅慢生活”理念,正是一种适用于普世的“生活禅”。他建议,当下禅茶复兴之路逐渐畅通,安溪应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广“安溪铁观音·美雅慢生活”这一生活禅理念,让更多大众受益。
普茶会:茶香尤浓再盼下期清溪雅集
夜晚的九峰岩寺茶香尤浓。晚间的普茶会活动以“茶惠众生”为主题,由“迎客茶”、“留客茶”、“祝福茶”三道特色禅茶的环节组成,茶艺表演者在资深茶艺师唐瑜燕指导下,以禅意演茶艺,由茶艺敬茶道,以茶道悟禅道,一支睡莲茶舞款款而出。
参加者在古朴典雅的睡莲茶舞中,品味清新香甜的铁观音膏煮桂花金桔,观看绚烂多彩的万字灯烛、礼花。禅茶飘香,清风有味,观众早已寂静入迷,心澄气爽,在禅茶的体悟里清净内心,感恩自然天地对人的美好馈赠。
为期一天的活动就此圆满结束,意犹未尽的人们已在期待下一次的清溪雅集。
新闻背景
清溪雅集
据了解,清溪雅集是以思想、文化、艺术交流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意在召集安溪优秀的文化工作者、艺术家、工艺大师、创意人士等精英群体,在清雅的集会中,传递文化讯息,分享创新理念,激发思维碰撞,推动多元融合,以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引领时代风雅文化生活。
清溪雅集,将努力发展成为富有社会影响力和精英群体号召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安溪文化生活的标杆,引领安溪文化发展的潮流。
上月7日举办的首期活动“新闻茶会”,循传统茶道,在茶文化工作者中,发起“回归讲究”的品饮活动,回归山野,回归最纯粹的茶之道。
九峰岩寺
九峰岩寺位于安溪县蓬莱镇上智村,始建于明永乐甲午年(1415),主祀三代祖师,是德化龙湖寺在安溪的主要分炉之一。寺院历经修葺,一直香火鼎盛。近年全面翻建,岩刹重光。新寺面宽五间,三进殿阁依此递升。前殿盘龙石柱,庄严肃穆;中殿流光溢彩,华丽堂皇;正殿高敞宏大,气势恢宏。寺中珍藏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手书“真相”古匾,“真”字如美女梳妆,“相”字有弥勒现肚之状,极具神韵。寺中木刻对联“乔木千枝原为一本,长江万派总是同源”,亦不失名家风范。还有清康熙间闽清儒学胡琏所撰对联,苍劲有力,真迹犹存:“莫如龙湖、太湖净,呵诸法空时,上地即最净地;孰与雪山、大山高,曰真身现处,九峰是两高峰。”寺中所存文物瑰宝,还有铸造于清光绪庚子年(1900)的大钟两鼎、金楮炉一个,均保存完好。
安溪禅茶小史
史载,后晋天福年间(五代前),安溪民间就已盛行佛教,公元955年安溪置县后,南宗禅门五宗的临济宗、曹洞宗传播深远。安溪茶业发展之初,寺僧植茶也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建于唐末的安溪阆苑岩门联:“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联中“白茶”即是阆苑岩寺僧人所种,至今仍存有数株。到宋代,安溪清水岩、圣泉岩僧人所种制的茶叶已是闻名遐迩,并逐渐形成禅茶结合的传统。这些茶叶除僧人日常禅坐自饮以提神外,还形成以茶供佛的习俗。
而铁观音由来的故事也有力印证了安溪禅茶结合的历史:铁观音由来之一的“魏说”又名“观音托梦说”,传说观音托梦给魏荫,指点他到深山中找到了茶树。这一传说的精髓在于佛对人的赐予,一方面体现了安溪人对佛、对天地的崇拜和敬畏;另一方面更证明了铁观音茶在安溪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安溪人相信,铁观音茶是至高无上的佛的赐予,是足以与佛相连、享有佛缘的宝贵饮品。所以说茶与佛,在安溪人看来,都是神圣而尊贵的,并且二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至近代,由于安溪茶外销茶路的中断,加上连年战争,民众生活疾苦,温饱难继,供茶习俗才被迫中断。此次九峰供茶会,标志着安溪供茶习俗的正式复出,安溪茶与禅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结合。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