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福建省泉州市委宣传部在德化县组织召开第二季全市新闻季谈会。参加新闻季谈会的媒体负责人走访了德化鼎盛艺瓷馆、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德化养生源铁皮石斛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等,并对德化陶瓷文化、林下经济和生态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实地采访。
近年来,德化县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美丽瓷都发展步伐方面硕果累累:2012年底,德化成为福建省第三个、泉州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与此同时,德化是福建省唯一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的示范县,还荣获“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推动“能源革命” 走出“三赢”发展道路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素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称。德化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年产值达百亿元,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德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曾宪堡在季谈会介绍县情时指出,上世纪80年代初,德化还是一个“村村建工厂,户户在冒烟”的山区县,而今,通过一系列绿色转型变革,德化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三赢”的发展道路。
据悉,古法烧瓷以木材为燃料,据当时的估算,德化每年要烧掉10多万立方米的木材,出现了不少的“秃头山”,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由于林瓷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以木材烧瓷的不可持续性,1982年德化开始了第一次“能源革命”——“以柴烧瓷”到“以电代柴”。
上世纪90年代初,德化县政府又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用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来烧瓷。之后,德化在2003年引进建设了福建省第一个LNG供气站,实现从“以电代柴”到“天然气烧瓷”的第二次“能源革命”。
“现在全县大概90%的陶瓷企业都是用电能和天然气来烧瓷,约10%的企业使用液化石油气。这样就还给了德化人民青山、绿水、蓝天。”曾宪堡说,眼下,德化正掀起第三次“能源革命”,那就是微波烧瓷。目前,微波烧瓷攻关取得了初步进展,比如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正在谋划投用微波烧瓷,预期节能降耗25%。
至此,“林瓷之争”引发的“能源革命”,使德化森林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黑烟污染的陶瓷产区。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7%,居泉州市首位,被誉为“福建最佳人居地”和“天然的养生福地”。
发展绿色经济 生态效益初显规模
近年来,德化在推动绿色“能源革命”的同时,还逐步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并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1”(前“1”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大循环;“3”指产业间循环、产业内循环、企业内部循环;后“1”指废旧资源的处置再生利用和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比如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再生陶瓷”的做法,就是利用废瓷品“延续”废瓷生命,把所有的报废陶瓷品进行粉碎加工成为原料,公司一年就废品再利用这块可为企业节约500多万元。
又比如福建省万旗科技陶瓷有限公司大量利用黄金尾矿资源,生产尾矿陶瓷制品,每年可为企业增收节支约450万元,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减少了矿山固体废物的贮存量,解决了污染难题。
通过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实践,积极探索废瓷土、废石膏等的大批量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德化在大幅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同时,还促成了企业的节本增效。据估算,当前德化全县从事资源再生利用的静脉经济达7亿多元。
曾宪堡表示,通过“能源革命”和发展循环经济,德化实际上是建设了一个“绿色银行”,生态效益型经济已初显规模。未来,德化县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他们将特别强化以下四点工作:
第一,构筑闽中绿色生态屏障,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的保护。
第二,构筑循环型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发展一些林下种植、种药、林下观光农业等。
第三,推动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利用现有的技术发展科技型陶瓷、精密陶瓷、功能陶瓷等生态型陶瓷,包括产业之间循环的生态工业。
第四,推进旅游资源向生态旅游转化,以陶瓷元素为主,发展陶瓷工业、陶瓷文化创意、陶瓷文化旅游,真正打造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