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莆田鞋业,人们就会联想到“莆田阿冒”。据了解,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莆田市已形成了运动鞋、皮鞋、塑料鞋、胶鞋及鞋用面料、鞋模、鞋底等多个相关行业群体同步发展的格局,有着与晋江鞋都有的一拼的技术实力,然而,正是由于20余年长期的贴牌生产,严重制约了设计、研发、创新,进而影响了自主品牌创立与发展,导致了莆田鞋业形成了以外销为主,赚取低廉加工费的被动格局。 贴牌生产走到一定程度制约因素就会越来越多,利润越来越低,走到最后就是无路可走。 莆田鞋业改如何华丽转身,摆脱“阿冒”。
莆田一直直处于“阿冒”的名声中的4 大原因
一是产业链不完善。
生产鞋材(鞋底、规模模具、塑胶、鞋用布、皮革等)企业不多,没有相对集中的大型鞋材市场和有实力的鞋材厂商以及交易市场、会展中心、研发中心,大部分鞋材原料是外购和成品鞋自销。据市经贸委统计,莆田市制鞋企业,鞋材原料成本约占产值的60%,由于莆田市鞋材产品价格偏高,经营品种单一,不齐全,其中70%以上鞋材原料是从晋江、温州购进的,增加了莆田市制鞋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据初步统计,莆田市制鞋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不到1%,龙头企业专业人员的比例也没有达到1.5%。这直接导致了莆田市制鞋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普遍不高,难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众多中小鞋企多以来料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导致产品同质化,“低档、低价、低利润”之弊一直难以破解。由于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有效保护,规模企业花重金开发的新产品,一上市即被仿造,抄袭者无开发成本又偷工减料,产品价格自然便宜,很快赢得市场份额,挤占原开发企业的发展空间,导致恶性竞争。
三是竞相压价,无序竞争严重。
一些中小鞋企竞相压价、低价竞销,“你便宜,莆田比你更便宜”,有的甚至连0.2-0.3元/双的利润也生产。而在税收成本、职工保险成本、环保成本等方面规范操作的正规鞋企竞争不过小企业,小企业斗不过家庭作坊。
四是品牌缺失,产品附加值低。
莆田市鞋企多是贴牌生产,号称“鞋城”的莆田仅有鞋类“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各1个,仅占全省鞋业13个“中国名牌产品”的7.7%、58项国家免检产品的2%;仅有省级名牌4个、省级著名商标6个,仅占全省85个省级名牌的4.7%、79个省级著名商标的7.6%,至今还没有“中国驰名商标”。而同样号称“鞋城”、制鞋历史逊于莆田市的晋江,拥有鞋类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而且一些中等制鞋企业的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经营品牌的能力日渐增强。
面对这些困扰,莆田政府以及企业必须团结。
莆田市相继编制发布了《莆田市“十二五”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规划》、《莆田市“十二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有效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两化融合投入。针对本次研讨会,提前做好企业基础调研工作,认真收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归纳了“新型鞋材开发”、“新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流程优化”三个研讨主题,鼓励年轻人多创新,自主出自己的品牌。
而且莆田城厢区出台优惠政策创建安福网销品牌一条街,鼓励推广莆田自主鞋类品牌,并计划在3年内通过安福的窗口打响莆田鞋服品牌。这意味着莆田将摘掉“阿冒”鞋的帽子。
王黎明认为,要通过政府的扶持引导,脚踏实地地打造出一个能代表莆田特色的品牌,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以这个品牌去开拓。这个品牌代表了莆田鞋业产业的最高制造水平,制鞋企业要生产就必须要达到这个品牌的一切标准要求。制鞋企业的老板们也要转变观念,不要都去争老大,争做那朵艳丽的鲜花,做绿叶陪衬也同样精彩。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就是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心甘情愿地做分工协作配套服务。做鞋帮的就做好鞋帮,做鞋底的就做好鞋底。几十家企业相互联合做成品鞋,大家都有利润赚,也不会形成恶意竞争。
一个产业集群基础夯实的区域应该整合优势资源做整体营销,而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莆田需要集中精力扶持培育一两个能代表莆田制造水平的品牌做国内市场拓展,一些小品牌、杂牌产品要下决心淘汰。而对于国际市场要选择、培育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的龙头外贸企业做品牌营销,厂家只负责生产,不用自己开拓市场,以便更好地规范市场行为,防止以前家家搞外贸,造成相互残酷地压价,打得你死我活的惨痛局面。
总之,压力变动力,打国内市场就需要自主品牌,这对于莆田制鞋产业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