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夷岩茶山场文化,大多数人都会从“三坑两涧”谈起,茶友们对“慧苑坑、倒水坑、牛栏坑、流香涧、悟源涧”可谓是如数家珍、耳熟能详,也以能喝到这些山场的茶为一大乐事,每到五月开始的武夷山做茶季节,许多茶友都会亲临”三坑两涧“探访寻茶。而本文将从”牛肉”说起,从另一个有趣的角度解读武夷岩茶山场文化。
“牛肉”,此牛肉非彼牛肉,特指“牛栏坑肉桂”,是产自牛栏坑的武夷岩茶当家品种肉桂,属于乌龙茶的一种,但在历史上肉桂并不出名,现在肉桂已经打出名声了,是目前公认价格最高的单一山场茶,喝过正宗“牛肉”的茶客无不会被它的特有的山场气息所折服。单价根据所产茶青不同的位置和制茶工艺等级,从1万到3万不等,把近年的红茶新贵“金骏眉”也远远甩在身后,顶级正坑坑底牛肉更有厂商喊出6万的天价,可见市场对“牛肉”的追捧。
“牛肉”此说从何而来呢?据武夷山知名茶人、“牛栏坑”商标持有人王先生所讲,是其早些年在制作“牛栏坑肉桂”时,在分类的制作卡上顺手写下的简称。而让“牛肉”具有全国性的知名度的是一则关于天价茶叶蛋新闻。此新闻说的是福州一黄女士想给爱茶的丈夫煮一锅茶叶蛋,就找了家里用牛皮纸包的一包茶叶,以为包装简单是便宜茶叶。茶叶蛋煮出来后满屋茶香,原来是用昂贵“牛肉”煮的。丈夫回家得知后臭骂妻子一顿,两人差点闹离婚。这则带有极高传播性和喜剧色彩的新闻也让“牛栏坑肉桂”名声大噪。
整个牛栏坑据不完全统计有50亩左右的茶园,仅仅分布在10多户茶农的手中,年产量极为有限。物以稀为贵也就造成近年价格的飙升和市场的混乱,市面上以别的山场冒充“牛肉”的屡见不鲜,甚至有业内人士称“十牛八假”,要喝到正宗的牛肉不单要付出不菲的价钱还要有极高的鉴别能力。
自从“牛肉”一举成名后,价格远离普通茶友变成奢侈品后,岩茶发烧友们开始寻找替代品,武夷山的各种各样的“肉”被挖掘出来。目前名气不亚于“牛肉”的“马肉”——马头岩肉桂,以其特有的霸道口感迎得追捧。于是茶客们翻开武夷山山场图,惊喜的发现了农耕时代的古人命名地名居然以动物为多,这里我们可以统计一下。除了“牛肉”、“马肉”,还有谁也没有见过的“龙肉”——九龙窠肉桂,九龙窠是大红袍祖庭所在地。“猫肉”——马头岩山场的一个小区域,猫耳石肉桂。“狮肉”——青狮岩肉桂;“羊肉”——洋墩岩肉桂;“虎肉”——虎啸岩肉桂;“鹰肉”——鹰嘴岩肉桂;“猪肉”甚至有两个——,竹窠肉桂和猪仔洞肉桂;“虾肉”——霞滨岩肉桂;“燕子肉”——燕子窠肉桂,还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鬼肉”——鬼洞肉桂。武夷岩茶已经俨然成为了“全肉宴”,走遍喝遍大大小小的山场也成了发烧友们一大追求目标。
其实各种各样的“肉”就是武夷岩茶山场文化通俗化的另类表达方式和岩茶发烧友们的极致品饮追求。传统夷岩茶山场按名岩(三坑两涧两窠)——丹岩(50平方公里景区)——洲茶(景区外武夷山内)——外山(武夷山外)来划分,也有按武夷山景区产区、自然保护区高山产区来划分。本质都是因为不同山场的海拔、土壤类型、日照、降水、温度、化肥使用等等因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同一个山场即使是阴面、阳面茶都会有差异,山岗上和坑底也会有不同,甚至茶树周围植被不同都会造成茶叶滋味的差异。拿“牛肉”为例,坑口坑尾、岗上、正坑坑底的茶品质和价格差异都很大。武夷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千变万化的山场环境、数以百计的茶叶品种以及不同风格的制茶师共同造就了武夷岩茶的博大精深,让无数爱茶人痴迷于此!
【版权声明】行行出状元平台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service@hhczy.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